发布于:2023-10-11
原创

【科普】孩子拒绝上学只是一时任性吗?

男孩小 K 初二开学两周后,突然不愿意去上学了。

他说因为跟同学发生冲突了,很委屈,想在家冷静一下。

休息一周后,上了一天学,小 K 又不去了。

从此小 K 就在父母的劝导、鼓励、哀求、威胁等多种方式下,陷入有一天没一天的上学-请假的循环模式中,直至完全不去上学了。

最后,父母不得不为他办了休学。

又是一年的 9 月,新学期的开始,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只是一件让孩子从放假模式调整到上学模式的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然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20 余年的我,陪伴过无数像小 K 这样的孩子及家庭一起走过回归校园之路。

我由衷地感谢孩子们和父母们对我无条件的信任,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给我机会去共同经历孩子在休学-返学中不断尝试的跌宕起伏。这期间让我觉得增加公众对「拒绝上学」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拒绝上学只是任性吗?

【科普】孩子拒绝上学只是一时任性吗?

拒绝上学是指儿童青少年出于自身意愿拒绝去上学和(或)难以整天坚持待在学校上课的行为表现。

目前国外研究显示,青少年人群拒绝上学的发生率为 5%~28%。国内不同研究表明 22.1%~42.7% 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厌倦、对学校焦虑恐惧。拒绝上学行为可发生于入幼儿园开始的所有学龄期,其中 5~7 岁、11~12 岁及 14 岁是 3 个易发的高峰期。

社会的普遍认知仍停留在「拒绝上学只是孩子一时的任性」,比如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发生了矛盾,或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开始不上学。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过几天就好了,或者满足孩子的条件,孩子就会乖乖上学。

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孩子拒绝上学,不是单纯因为任性。

【科普】孩子拒绝上学只是一时任性吗?

二、拒绝上学的原因

一般正常的孩子也有偶尔无法上学的情况,比如天气、身体疾病原因等。但当这些条件改变后,孩子们就会立即恢复上学。

拒绝上学可能原因有:

1. 分离焦虑: 不愿意与熟悉的环境和人分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正在闹离婚、亲人重病、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被家人打骂或者家人间有较多冲突而担惊受怕。

2. 学业成就: 学习成绩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屡招老师批评;运动能力差,没办法完成体育课要求;上课时经常分神或插话,无法有良好的课堂表现等。

3. 同伴关系: 被同学排挤或取笑或霸凌;没有朋友或者和朋友绝交,和室友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或者和同学意见不一样;不习惯和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

4. 师生关系: 害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过高地期待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关注;被老师批评或者当众惩罚,感到被老师忽视。

5. 精神心理因素: 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没有能力维持学校学习功能而出现拒绝上学的表现。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更是家长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形,也是上学功能损害最严重的类型。

三、拒绝上学的行为发展过程

1. 提条件、威胁或哀求父母不去上学;

2. 早上起床后反复出现各种身体不舒服体征和回避上学的行为;

3. 早上反复「耍赖」提要求,要求父母陪同上学;

4. 偶尔不上学或缺课;

5. 反复交替出现不上学、缺课的行为;

6. 在某一学期某一阶段完全不上学;

7. 完全长期休学在家。

前面案例中的小 K 休学后,一开始说要自学,在家看看书。

然而,小 K 渐渐开始整天待在房间里打游戏,作息紊乱,无法按时吃饭。

父母稍微劝说,小 K 便大发脾气、摔东西或以绝食要挟。父母整日以泪洗面,忍气吞声。

一年休学期满,小 K 仍无法回到学校上学,不得不到医院开休学证明。

在医生的反复劝说下,父母才决定开始接受系统诊断与规范治疗。

四、父母的心理历程

父母坦言道:「这一年,我们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以下是父母的心理历程:

1. 侥幸心理。 一开始,父母总想着是孩子任性一些,可能过几天就好了,或者只要父母做做思想工作,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复学难度这么大。

2. 羞愧和自责。 经常认为是自己没有教育好,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特别是周一到周五,感觉五天都是在度日如年。计划了很多活动尝试让孩子少呆在家里,比如出去锻炼身体、或者前往图书馆看书、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但经过几轮争执,都未能实施,最后不敢再提出这些建议。

3. 自我挫败感。 总是觉得自己很没用,连引导孩子去上个学都办不到,特别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父母而言,这种挫折感特别强烈。

4. 孤独感。 不敢向其他人包括家人和朋友、同事说起这件事,只能两夫妻自己扛着。

5. 过度担心孩子未来。 觉得孩子这一辈子毁了,自己是个糟糕的父母。

6. 抉择能力下降。 父母曾买过昂贵的网课;曾试图送到外地矫正机构;曾请过跳大神、改名字、看风水;曾推掉所有社交活动每天回家陪伴孩子;曾向孩子下跪哭诉乞求;曾责骂,甚至吊打过孩子..... 父母把能想到的方式都尝试过。然而被情绪淹没着,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父母很难理性、科学地选择干预方案。

小 K 是不幸的,他情绪不稳定、与社会隔离,错失两年多的黄金学习时间。但他又是幸运的,最终他走出了至暗时刻。孩子说:「穿越无尽黑暗后,我迎来了自信、无畏和勇敢!」

然而,还有无数个家庭正在经历小 K 从拒绝上学到最后长期休学的苦难。甚至,有不少家庭不得不去面对孩子永远无法复学的既定事实。

根据 20 多来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不得不郑重地告诉大家,休学时间越长,复学难度越大。

如果我们在孩子偶尔不上学或缺课时提高警惕,采取早期科学系统的干预,就可以积极预防孩子陷入长期休学的境地。

截至目前,该科已接诊两万个家庭,接诊家庭涵盖常见心理精神障碍,抽动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等,接诊家庭在接受门诊咨询后,将进行心理测量→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团体治疗→父母工作坊等系统化的干预,训练方式主要有沙盘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社交技能培训、物理因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听觉统合治疗)等,治疗效果显著。

供稿:儿童心理行为中心 周翔、钟洁琼、陈嘉洁

编辑:冯杉杉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