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24
原创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例:

病例一:病史摘要

女性,4 岁,发现左侧下颌区软组织肿块 2 月余,增长速度较快。

PET/CT 检查影像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PET/CT 诊断

左侧下颌区巨大团块状软组织病变,大小约 6.6 cmX5.8 cmX 6.1 cm,向上达左侧颞下窝,向下达下颌前联合,向内压迫下咽致咽腔狭窄,向外达皮下脂肪间隙,边缘见高密度影,左侧下颌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密度不均,以软组织呈为主,并可见坏死区及钙化灶,FDG 代谢不均匀增高,SUV 最大值为 4.5,多考虑为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

病例二:病史摘要

男性,7 岁,发现左上壁软组织肿块 2 月余。

PET/CT 检查影像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PET/CT 诊断

1. 左上臂肌肉及肌间隙内巨大团块状软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9 cmX5.0 cm×11.0 cm,密度不均,其中可见少许坏死组织,病灶累及肱骨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肌群并与之分界不清,边界模糊,相邻血管受压受推移,相邻脑骨骨皮质完整,尚未见明显骨质破坏,FDG 代谢明显异常增高,SUV 最大值为 5.8,考虑为恶性病变,横纹肌肉瘤可能性大。

2. 左侧上臂肿物近远端肌肉闻隙、左侧腋窝及左前胸壁肌肉间隙内见多发肿大淋巴告,最大截面约 2.0 cmX 1.4 cm,边界模糊,FDG 代谢异常增高,SUV 最大值为 5.1,考虑为多发淋巴结转移。

病例三:病史摘要

男性,12 岁,发现背部包块 8 月余,渐进性增大。

PET/CT 检查影像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高尚病例】4 岁-12 岁儿童横纹肌肉瘤 3 例

PET/CT 诊断

胸 10-腰 2 水平椎体右侧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10.1 cmX7.8 cmX 10.9 cm,以累右侧背肋肌、竖脊肌、背最长肌、肋间肌肉及背阔肌为主,密度欠均匀,其内内散在碎骨片及钙化灶,边界模糊不清,肿块向上累及至隔肌,FDG 代谢明显异常增高,SUV 最大值为 4.8,考虑为横纹肌肉瘤,病灶突破膈肌并右侧大量胸水,右侧肾上腺及肝脏受压改变。

病理

以上 3 例患者通过手术或者穿刺活检证实为横纹肌肉瘤。

讨论 

01 横纹肌肉瘤

1. 横纹肌肉瘤 ( rhabdomyosarcoma,RMS)  起源于具有向横纹肌细胞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居儿童颅外实体肿瘤的第 3 位,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

RMS 的发病高峰在 6 岁之前和青春期中期,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头颈部、泌尿生殖道最常见,其次为四肢躯干、腹膜后和胆道等部位。

第 5 版世界卫生组织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公布的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将横纹肌肉瘤分为胚胎型、腺泡型、梭形细胞型/硬化型及多形型 4 型,其中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最常见。

02 影像学诊断方法

(1)超声 

超声作为一种常规检查,被用于儿童局部软组织肿块、区域淋巴结的初步评估和随访监测,是评估儿童睾丸旁 RMS 的首选成像方式。RMS 的超声声像图无特异性,表现为不均匀低至中等回声,出血、钙化罕见,肿瘤血流信号丰富。超声提供的信息有限,约 15% 的 RMS 患儿在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因此,CT 和 MRI 对原发部位及播散病变的进一步成像至关重要。

(2)CT 和 MRI 

a. 常规 CT 和 MRI

MRI 是评价 RMS 局部浸润和区域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成像方法,而 CT 检测 RMS 的骨质破坏和肺转移更敏感,两者为 RMS 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影像信息。RMS 在 CT 上,相比肌肉呈等低密度,主要其富含黏液成分所致,增强扫描可见较多肿瘤血管,出血、坏死及钙化罕见 ;在 MRI 图 像上 ,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等、稍高信号,可出现血管流空效应,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RMS 具有一定的强化特征,如动脉期围血管现象、周边强化为主、延迟期渐进性强化,发生于空腔脏器的葡萄状 eRMS 常呈环线状、葡萄簇样强化。不同病理亚型 RMS 的 CT 和 MRI 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b. DWI 

DWI 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方法。由于 RMS 具有恶性度高、增殖迅速、细胞密度高等特点,限制了水分子扩散,病灶在 DWI 呈高信号,在 ADC 图上呈低信号,其 ADC 值显著降低,RMS 平均 ADC 值(0.78~1.21)×10- 3 mm2/s。

C. 动态对比增强 MRI

屈昭慧等报道的 13 例儿童 RMS 的 TIC 均呈Ⅰ型(流入型),表示持续渐进性强化,这种曲线特征可能是 RMS 的诊断依据之一。

魏立豪等报道 15 例儿童 RMS 的 TIC 呈Ⅱ型(速升平台型)、2 例呈Ⅲ型(流出型),提示恶性肿瘤。

Jastrzebska 等研究发现,儿童 RMS 和其他侵袭性软组织肿瘤放疗后 3 周 TIC 呈速升平台型,T2WI 呈高信号,怀疑肿瘤复发;放疗后 3~12 个月的慢性期病灶 TIC 呈缓慢上升,呈典型良性病变,提示 DCE-MRI 可区分 RMS 放疗后早期炎症反应和复发。

(3)PET-CT 和 PET-MR      

PET-CT 和 PET-MR 是结合了代谢和解剖成像的功能性成像方式,可检测和追踪肿瘤的代谢活性。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是肿瘤摄取 18F- FDG 最常用的半定量指标。在检出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方面,PET-CT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提高了儿童 RMS 分期的准确率;约 4% 的 RMS 以播散灶存在,PET-CT 可检测其原发灶,也可用于检测骨髓受累情况。PET-CT 评价 RMS 预后亦有一定价值,Baum 等研究显示在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显著差异的 2 组 RMS 间,病灶 SUVmax/SUV 肝脏 > 4.6 是 RMS 预后不良的因素。

周会等研究胚胎型RMS 与其他病理类型RMS、儿童 RMS 与成人 RMS 在 PET/CT 上的表现,未发现不同分组之间有显著差别。儿童组胚胎型RMS 较成人组多见,成人组远处转移发生率大于儿童组。PET/CT 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病灶分布范围及其代谢活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