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18
原创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 4 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时刻与黑暗博弈 捍卫患者「光明」

收录于专题: 2023致敬医师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建院以来,来自各地的有志医护汇聚在此,用精湛的技术和满腔的热情,与黑暗掰手腕,划破眼疾患者眼前的阴霾,满足群众的眼健康需求。在此过程中,他们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成长?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平衡?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李冬莲:「医」路不停步

人物介绍: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 37 年,入职 3 年。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 4 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时刻与黑暗博弈 捍卫患者「光明」
李冬莲

从医 37 年,李冬莲换过许多岗位:妇产科、眼耳鼻喉科、眼科……但不管在哪里,她总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十二分精神投入其中。她坦言:「做医生是个『苦差事』,是劳心劳力的职业。但是,我热爱这个职业,治好一个病人,做好一台手术,都能给我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一名高年资医生,回首走过的这一路,她感慨,做医生每个阶段都很忙,而且越老越忙。年轻时忙着学习,有经验了来找的病人更多,忙着看病、接诊、手术。作为眼科医生,暑假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患者,但她早已习惯,「做医生就要肯吃苦,要勇于探索、多学习、用心思考」。

对于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这个世纪难题,李冬莲表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做的无非是工作时认真工作,下班后专心陪伴家人,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工作上,李冬莲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她会花大量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在她的心里,「好医生」应以医德为先,平等对待每位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关心和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这么多年来,来找李冬莲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她从未被患者投诉过。

生活中,李冬莲是一个美食爱好者,有着一手好厨艺;她还是运动爱好者,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爬山……她也是旅行达人,去过国内外不少地方。她说,美食、运动、旅游是她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好方式,旅游能欣赏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风俗,开阔眼界。

黄珊珊:抱着热情去从医

人物介绍:综合科住院医师,工作 19 年,入职 5 年。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 4 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时刻与黑暗博弈 捍卫患者「光明」
黄珊珊

黄珊珊认为,每个当医生的人,骨子里都有点「侠士之风」。自幼时起,她就有一个「医生梦」,治病救人,助人为乐。如愿当上医生后,她一直满怀热情,把这份工作当成喜欢的事情来做。

19 年来,她早已习惯医生规律又忙碌的生活,并甘之如饴。「医生就是这样,忙于提升自我,忙于帮助他人。」黄珊珊说,学无止境,医生更是如此,懂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贫瘠」,就会越想学。

病人因为身体不适,会导致心理焦虑。她在对待患者时从不吝啬耐心,看病的同时更会照顾到患者的心情。「做好医患沟通,才能让医患相处起来也更融洽。」她说。

黄珊珊有一个 11 岁的儿子,平时工作忙,没办法给予儿子太多的陪伴,但她也没有错过儿子的成长。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慢慢变成独立的「小男子汉」,学会了分担家务。

为了陪伴儿子,她与儿子约定每天早上一起跑步,除了刮风下雨,母子俩都会准时出门。她上夜班时,就由爸爸陪着跑,目前他们已经坚持了快 2 年。「儿子开心,也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黄珊珊说。

眼科医疗领域从业者千千万万,各有各的不同,但大家同样有着一份热爱和坚持。「攻克疑难杂症、帮助病人康复,就是眼科医生最大的追求。」黄珊珊表示,脚踏实地过好当下,认认真真看好每个病人,这就是她目前最想要的。

黎博宇:生活尽在「眼」里

人物介绍:青白科主治医师,从医 17 年,入职 5 年。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 4 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时刻与黑暗博弈 捍卫患者「光明」
黎博宇

眼睛健康与否,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眼睛看不见后,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临床中,黎博宇目睹过很多白内障老人因为视力丧失,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上厕所、吃饭都要家人帮忙,心情低落压抑。做完手术能看见后,那些老人生活明显改变,能自主走路、吃饭了,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黎博宇表示,白内障是一种可致盲的眼病,但做了手术,患者有时会激动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说他能看见了,那一刻,医生们也替老人高兴。

让患者能看得见、看得好,是眼科医生的责任,也是黎博宇的一生追求。「就像爱尔眼科的使命一样,『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这也是我的使命。」他说。

眼睛虽小,学问却大。要成为一个成熟的眼科医生,需要很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热爱很难坚持。工作中,黎博宇凭着一腔热情,在技术方面不断钻研学习,乐此不疲地向前辈请教。院长赵春阳对他的影响比较大,他说:「从赵院长身上,我懂得了对待患者要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医患关系是平等的、礼貌的。」

从事眼科工作 17 年,黎博宇的生活尽在「眼」里。虽然很忙,但他乐在其中,「什么职业不苦不累呢?如果因为苦和累就放弃,那当初就不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了。」黎博宇表示,在守护光明的路上,他会继续努力前行。

段光奎:在实践中成长

人物介绍:屈光科主治医师,从医 16 年,入职 1 年。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 4 位医生的心路历程: 时刻与黑暗博弈 捍卫患者「光明」
段光奎

段光奎是河南新乡人,2022 年入职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从河南独自来到江门发展,他考虑了一个月,最终才下定决心。「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够大,我相信能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段光奎说。

果不其然,这是他快速成长的一年。由于不用太多操心家庭,段光奎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每天过得很充实。一年下来,他的眼界更加开阔,理论知识更加完备,操作能力愈发娴熟。「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快速进步。」他说。

前不久,有一位近视 1800 度的患者找到段光奎,表示想做屈光手术。由于度数太高,起初段光奎不建议患者做手术。后来,在王立院长等前辈的指导下,经过严谨的术前详细检查,患者顺利做了手术,且术后效果比预期要好,这件事给段光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刷新了他的认知。

现在的他在接诊时也更加注重沟通。「以前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现在会在沟通上多花心思,以患者易接受的语言去表达,给病人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感。」段光奎表示,经过充分沟通,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增加,也会更配合。

目前,段光奎逐渐适应了江门的生活,工作上也更加得心应手。他说:「感谢妻子,是她扛起了我们的小家,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