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6-15
原创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腔镜下磁吻合技术巧解世界性难题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小儿外科联合新生儿病区、麻醉手术部、影像科为一名出生后仅 3 天的新生儿成功实施胸腔镜联合磁吻合技术微创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经权威查新机构检索,此例手术在国际上属首例。患儿航航(化名)足月出生仅 1 天后,被发现口鼻经常溢出大量粘液,口吐泡沫,并伴有呼吸急促等症状,当地医生尝试为航航留置胃管时,发现他的食管竟是「死胡同」,并没有和胃相通。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家长带航航来到交大一附院。

患儿入院后,经消化道造影、胸部 CT 及气道三维重建检查后发现,航航的食管不仅没有和胃相通,食管与气管之间还存在一个异常通道就是气管食管瘘,航航被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Ⅲ A 型)即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腔镜下磁吻合技术巧解世界性难题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指食管连续性中断,伴有或者不伴有气管食管瘘,是新生儿期的严重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 1:3000,占消化道发育畸形的第 3 位。患儿典型症状是唾液外溢、呼吸困难、紫绀,胃管不能插入胃内,一经确诊需立即插入胃管引流唾液,以免误吸,造成呼吸困难。而航航不仅存在食管闭锁的问题,还伴有气管食管瘘,如不及时治疗,将无法正常喂养,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时将危及患儿生命。

目前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仍属世界性难题,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时间长、瘢痕明显,而单纯使用微创胸腔镜手术存在胸腔镜下食道吻合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由于患儿出生仅三天,会给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经全院多学科会诊并详细评估患儿病情,征得家属同意后,小儿外科曹振杰团队最终决定突破性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 3 mm 胸腔镜下微创加磁吻合术修复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

根据航航的食管结构特点,团队专门邀请吕毅教授团队拥有丰富食管闭锁磁吻合术治疗经验的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刘仕琪教授,设计并制作了一款适用于儿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疗的磁性装置。5 月 13 日,航航被推进手术室。

由于新生儿胸腔镜手术对术中麻醉要求很高,需要单肺通气,麻醉手术部王强主任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温健副主任、孔治东住院医生与新生儿科李小权教授、王芳会主治医师合作,采用术中可视化监测将电子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应用于术中并时刻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腔镜下磁吻合技术巧解世界性难题

由于新生儿胸腔容积小,手术视野小,且胸段食管紧邻大血管及重要神经,手术空间十分狭小,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给患儿带来巨大的伤害,术中,在张洪科主治医师的协助下,曹振杰很快找到气管食管瘘的位置,在胸腔镜下先轻柔地离断食管闭锁近端并结扎气管食管瘘,之后在腔镜下进行两端单极磁体的荷包缝合,将两个磁体置入,将食管和食管之间中断的部位用磁吻合器连接在一起,恢复食管的连续性,术中实现了食管两端狭窄的精准对合,为航航成功实施了治疗。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腔镜下磁吻合技术巧解世界性难题

术后,航航被安全送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后续治疗,手术顺利仅仅是成功的开始,对于新生儿病区的医护人员而言,术后的康复任务更加巨大,为了保证航航的治疗效果,周熙惠团队对航航的后续康复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为了满足航航的生长发育,医护人员为患儿每日进行精细化个体营养,根据体重变化调整肠外营养支持剂量;术后在电子支气管镜可视下为患儿进行肺泡灌洗,改善患儿肺部感染情况,促进分泌物清理并改善局部通气,床旁肺脏超声动态监测病变程度及范围,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康复医师也为航航进行了早期干预及训练,促进他的神经系统发育...... 在医护团队日夜不离的陪伴呵护下,航航的病情逐渐稳定、好转。

术后 3 周行造影检查,吻合口生长良好,没有发生食管吻合口瘘或狭窄,也没有食管气管瘘复发,曹振杰小心翼翼地从航航食管内取出磁体,食管造影显示食管形态满意,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喂养。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腔镜下磁吻合技术巧解世界性难题

6 月 14 日,交大一附院举办了应用磁吻合技术在腔镜下成功救治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新闻媒体通气会。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杨琪、医院常务副院长王茂德及医务部、人力资源部、学科办、组织统战部、宣传部、外联部、妇产科、儿科、麻醉手术部等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党委副书记韩菊主持会议。

儿科周熙惠主任介绍了患儿整个救治过程;小儿外科曹振杰教授介绍了手术创新点及难点;麻醉手术部王强主任介绍术中麻醉技术的难点;儿科学科带头人刘小红表示本次对患儿的成功救治是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结果,是医院医工交叉、医工融合的又一重大突破。

王茂德代表医院对患儿的成功救治表示祝贺,希望医院各科室借助交大医工结合的优势,发扬多学科协作的精神,攻克更多医学上的难题。杨琪表示在未来科学领域,医工结合的优势会日渐突出,希望未来医院不仅为患者做好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要做好人文关怀和温馨服务。通气会现场,患儿家属为了表达对医务人员的感谢,送上了锦旗,医务人员也为患儿精心准备了礼物,祝愿宝宝早日康复,茁壮成长。

磁医学是在交大一附院吕毅教授带领下率先兴起,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磁外科概念并引领磁外科蓬勃发展,给外科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外科治疗开辟了新赛道,已成为中国外科技术在国际医学领域的新标杆。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此类复杂疾病患儿探索了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开创了小儿外科在医工结合领域治疗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先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