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6-08
原创

OCC 2023|双向奔赴,相聚东方:OCC 为德达医疗赋能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3 年 5 月 24 日-28 日,第十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3)于上海盛大举办,德达医院拼搏创新,不断进取,从 OCC 大会的「聆听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在大会上向全国的专家同道传递德达之声。


继往开来 迈入 CTOCC 征途

OCC 2023|双向奔赴,相聚东方:OCC 为德达医疗赋能

跨越山海,共赴东方,CTOCC 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以「CTOCC 路径图与全解决方案」为题,解读了更新版的 CTOCC CTO-PCI 推荐路径流程图。他指出,更新版流程图强调重视术前读片、影像学信息收集及对侧(多体位)冠脉造影,制定清晰可行的策略,具现实意义,有利于 CTO-PCI 的教育。

如何提高正向 CTO-PCI 成功率

对冠脉造影进行详细评估是基础。行对侧冠脉造影,选择合适的器械,如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联合使用微导管及延伸导管,CTO 专用导引钢丝,必要时使用 IVUS 指引,根据病例可以考虑是否使用平行导引钢丝技术和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 ADR 技术。在正向 CTO-PCI 介入治疗时,要根据病变程度、术者技术习惯、术中进展过程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引钢丝。

掌握正向 CTO-PCI 常用操作技术

术者应熟练掌握平行导引钢丝和 ADR 两项技术。建议不再使用以下不太精准的术语,如「内膜下、外膜内、壁内、壁外、真腔、假腔」等,「真腔、假腔」仅用于描述器械在 CTO 近端和远端纤维帽位置时,在 CTO 病变体部常以「斑块内、斑块外」进行区分。

血管结构理念相关技术

在整个血管结构理念中,Knuckle 是核心技术。使用 Knuckle 技术时,需注意多角度投射,避免导丝进入分支血管,只需推动导丝即可,不需旋转,可联合使用微导管,避免 Knuckle 环过大。对于传统正向技术成功率不高,且既往逆向尝试失败,预计再次尝试逆向成功率不高,逆向技术执行困难或风险较高的患者,如解剖条件允许,当正向准备失败后,可直接进行 ADR 治疗。当着陆区为弥漫性病变,严重迂曲病变,当使用超硬导引钢丝时,应考虑将穿刺导丝更换为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不仅仅局限于 Pilot 200)。

逆向介入治疗也是 CTO-PCI 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进行治疗前,一定要仔细评估逆向介入治疗指征,包括血管解剖结构、既往手术经过、是否有可利用的侧枝血管等,在进行治疗时,侧枝血管的选择是重要环节。当微导管无法通过侧枝血管时可采用「一联合,三更换」的策略。

葛雷教授总结道,更新版流程图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促进技术规范,同时,在实际操作时不要局限于某种策略,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进行策略转换及尝试。

重视胸痛 砥砺前行

OCC 2023|双向奔赴,相聚东方:OCC 为德达医疗赋能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突发急性胸痛患者,就是一场医生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建立高效规范的胸痛救治流程有着重大意义。上海德达医院医疗副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名誉主任方唯一教授就「急性胸痛的快速诊断流程」一题进行精彩分享。

方唯一教授指出,急性致命性/重症胸痛定义为伴有或将会发生致命性或致残性事件的急性胸痛。胸痛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心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大血管性胸痛、创伤性胸痛,胸痛可能的急性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

在胸痛的快速甄别方法和时间节点方面,快速了解病情的时间约为 3 min~5 min,关键在于观察生命体征,如肢体活动、表情、神志、呼吸、心率/律、血压等;胸痛诱发和缓解因素、胸痛部位与范围、胸痛程度与持续时间、主要病史也应快速了解。快速检查的时间约为 10 min~30 min,其中心电图、心肌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若无问题,则检查胸部 CT 及超声。随后,方唯一教授分别介绍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急诊处理流程。

OCC 2023|双向奔赴,相聚东方:OCC 为德达医疗赋能

2023 年 4 月,德达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医院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多学科合作,优化完善救治流程,加强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进一步推进胸痛中心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手术转播 持续赋能

OCC 2023|双向奔赴,相聚东方:OCC 为德达医疗赋能

大会期间,OCC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德达医院首席医疗官葛均波院士团队于德达医院进行 TEER 手术并实时进行转播,引起会场热烈关注和广泛好评。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