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27
原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

患者张女士患有肺间质性纤维化终末期肺疾病,已保守治疗十余年,胸闷憋气逐渐加重,到去年已经完全离不开氧气吸入,甚至高流量吸氧也无法缓解,一年有 2/3 以上的时间都在医院度过,更无法下床行走。

严重的胸闷憋气、营养不良和呼吸困难带来的失眠给张女士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由于病情危重,住院时医生数度下达病危通知书。得知青大附院矫文捷教授团队在机器人辅助肺移植微创手术的建树后,她来到了医院就诊。

矫文捷教授接诊后高度重视,通过完善细致的术前检查及肺移植专家团队评估,该患者具备行肺移植手术指征。但由于该患者常年严重营养不良、体型消瘦、肺纤维化继发反复肺部感染使胸腔黏连广泛等实际情况,手术难度很高。在经过肺移植团队(包括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等)对手术方案的反复讨论后,矫文捷教授决定实施 ECMO+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

肺移植团队与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手术圆满成功。术后经过外科 ICU 团队数个日夜的精心监护治疗,在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充满风险的免疫排斥关、感染关、营养关、精神心理关等重重关口,患者已于近日顺利康复出院。

肺脏移植手术是世界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手段。青大附院胸外科团队在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肺脏移植手术经验,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矫文捷教授团队的微创肺移植手术方案,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移植微创手术,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

知识链接: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手术

矫文捷教授介绍,常规肺移植手术以「开胸」为主,医生通常会切开胸骨,行双侧前开胸切口,即 Clamshell 切口,呼吸肌和胸廓完整性明显受损,并且术后会在患者的前胸留下约 50 公分的疤痕,巨大的手术切口会使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常规「开胸」术后卧床时间长,还可能诱发失用性萎缩、深静脉血栓、腹胀等并发症。与常规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肺移植手术可以避免大开胸,只需要肋间 8 cm 左右小切口及数个辅助小孔,便能完成整台手术,不会对患者的胸骨及肋骨造成伤害,保护了胸廓完整性。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机器人手术视野下看到的气道和血管清晰度更高,术中可视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术中缝合及止血等精细操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肺移植更加微创、安全、精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