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21
原创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来源:王雨晴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2 月 8 日,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吴名星的带领下,在心内科副主任、心内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黄浩波,CCU 副主任医师周小林及心导管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磊的通力配合下,在云南省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教授朱达及超声科主任骆志玲的指导下,在麻醉科、心血管超声科、心胸外科、心脏重症监护室、心血管介入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共同协助下,心血管手术团队使用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系统 MitraClip™,成功为一位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

该手术是湘潭地区开展的首例 TEER,患者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将于近期康复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团队在治疗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湖南省第四家开展该项技术的医院,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将为湘潭市及周边地区更多的瓣膜病患者送去「心」动力。

发病

今年 83 岁的赵奶奶,体重不到 40 公斤。1 个多月前,赵奶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睡觉也无法平卧。赵奶奶家人赶紧将其送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

完善胸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患者的二尖瓣病变: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重度),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冠脉造影显示,患者的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考虑为慢性闭塞病变)。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术前食道超声可见重度反流

经心胸外科会诊后,专家一致认为患者为高龄女性,有严重的二尖瓣脱垂合并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如果进行外科冠脉搭桥及二尖瓣修复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非常大,同时,使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也不佳。

面对重重困难,心内科团队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采取介入手术对患者进行救治。在心血管中心主任曾建平的指导下,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讨论,充分评估了围术期可能遇到的难点与风险,制定了一套完整而缜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

1 月 19 日,由黄浩波主刀行 PCI 手术,成功开通了闭塞的前降支血管,并植入 2 个支架,为下一步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打好了基础。

2 月 8 日,手术团队为全麻下的患者建立右侧股静脉通路,在经食道超声的指引下精准穿刺房间隔,置入可操控导引导管作为通路,将经导管二尖瓣夹(MitraClip™)送入左心房。通过 MitraClip™独特的三层调弯设计进行反复精细地轴向调整,最终将二尖瓣夹精准地送至目标位置。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在此位置,术者展开二尖瓣夹,将前后叶精准捕获并夹合,随着瓣叶病变的位置被 MitraClip™夹子所固定,二尖瓣反流即刻由术前的重度减至微量,三维超声扇面下也可以看到二尖瓣由原来的大单孔变为两个小双孔。

经过一系列充分评估后,术者将夹子成功释放,反流改善情况、植入物稳定性均令人满意,患者即刻心率下降、血压上升,肺静脉收缩期逆流频谱恢复正向,手术顺利完成,耗时仅 2 个多小时。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术后食道超声可见反流明显改善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食道超声 3D 影像

关于二尖瓣反流

黄浩波介绍,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死亡率显著增加。大多数二尖瓣反流患者无法耐受常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有 1.5 亿,而二尖瓣反流发病率约为 6.4%,因此,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老年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约在 1000 万左右。

严重的二尖瓣反流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往往需要进行瓣膜的手术修复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不仅创伤大,还需体外循环支持,所以,许多高龄高危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不适合外科手术。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是通过微创的方式钳夹脱垂的瓣膜,从而显著改善瓣膜反流情况。该术式无需开胸,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在避免体外循环风险的同时,更有术后恢复周期短的优势。

未来,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在救治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提高诊疗救治水平,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为医院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注入「心」动力。

「心」动力,新突破! 湘潭市中心医院完成湘潭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