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1-04
原创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2022 年「兵荒马乱」的仓促收尾,2023 年满载大家心底的期盼欢然而至。

2023 年的第一周,医院发热门诊已迎下坡拐点,发热患者人数平稳下降;然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凛冬尚未完全过去,急诊和重症监护室的收治数仍在小幅攀升中。

「保健康、防重症」,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之门」,重症监护室则是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新年新月万象始新,他们用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这场「退无可退」的生命战场,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底线。

今天,让我们把镜头聚焦他们——

24 小时不停歇 急诊人冲锋在前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近半个月以来,浙大四院急诊医学科接受着最严峻的挑战。

晚点 7 点,急诊科主任胡建一刻不停穿梭在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之间,「在急诊没有下班的概念,像我们科护士长家比较远的,这两周干脆就住在科室里。」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抢救室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急诊诊室

由于急诊量的激增,医院高度重视,从各临床科室抽调力量积极支援急诊,医护人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运转。

为了增加抢救室的床位,有限的室内空间都改造成了抢救室,户外临时增加了一整排的急诊诊室。在急诊内科,一名医生一个班次基本问诊量达到百余人次,「不夸张地说,别说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而在抢救室内,时间更是按照秒来计算的,所有的危急重症抢救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抢救室护士站的墙壁上,挂着一块手写板,上面一排「正」字,代表着经过抢救后转入各科室的病人数量,而病历系统中一长串红色的名字还在等待床位。

「30 多张留抢床位满了又满,我们不仅仅要保障第一时间的抢救,还要在各临床专科的协助下,高效调度,减少抢救室内患者积压滞留。」

胡建主任说,在急诊见过太多生死离别的瞬间,每每最扼腕痛惜的就是没有重视、没能及时送医抢救的生命。提醒大家冬天仍旧是心梗、脑梗、心肌炎等疾病高发的阶段,胸闷、胸痛等异常症状的出现必须要加强重视。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高级生命复苏、上 ECMO……这是抢救室内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画面。在抢救室里,每一个人都是踩着风火轮在高速运转。

有的医生顶着发烧的身体,面脸通红的坚守在岗位上;

有的护士因为嗓子病痛却又不得不多说话,熬了两三天后发不出声音;

有的在箭步中突然停住脚步,靠墙倚着,和病人家属说「我回一回神,你先去窗口交费,等下回来找我」......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冲锋 22

急诊,两个字的灯牌永远是红色的,如生命般赤热和耀眼。急诊人,有自己的热爱和坚守。

他们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共舞,但同时更要抵抗住病毒的侵袭、忍受住高烧的「辣」、累瘫的「酸」和全身的「苦」。

「咬牙坚持的不只有我们,还有各地的医疗同行们」,急诊医生虞晓阳说,于他而言,「急诊人」三个字自有千钧重量,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疫情就像是一场考验,我们急诊人甘愿成为永远冲锋在前的那群。」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重症监护室:火速支援 顶峰而上

为了迎战可能出现的高峰,半个月以前,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一调度下,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进行了扩容升级,床位从 37 张扩增到 45 张。

同时,5 号楼新增 32 张重症监护床位,派驻重症医学科团队管理,此外,危重症过渡病区也在积极筹建中,预计近期还将新增 46 张床位。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珉表示,重症患者收治数量的增加、多病区管理,对 ICU 来说压力和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例如,重症监护实行的是 1 对 1 的 24 小时照护,60 张床位按照 1:3 进行配比就需要 180 名 ICU 护士。

而培养一名成熟的重症监护护士至少需要半年以上,重症医学科医生更是如此。在这个人员短缺、救治压力大的非常时期,ICU 医护人员负重前行几乎不可避免。

令浙大四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翁晨曦最崩溃的瞬间,是同一天里,十几名 ICU 护士统统生病「倒下」。「一般刚病的时候不会联系我,直到高烧、体力不支才开始请假,看得我都心疼,我们的护士都太能咬牙坚持了。」

那天,值休中的护士纷纷提前回来支援,连病了几天仍旧在坚守岗位的护士长上一线开展护理工作。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正在忙碌的时候,翁晨曦看到一名新到岗的小护士在角落里偷偷哭,一问才知道是心里难受,「我安慰了她一下,让她到边上去休息,但是我却不能对她说你现在立刻下班吧,因为我做不到」。

好在,困难是短暂性的,很快一大波支援力量进驻 ICU。

「我们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新人进来,很多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基本都是以前来过我们科轮转的或者有相关经验的,基本上火速上岗。」ICU 护士周文通说,原本 90 个人不到群迅速增加到一百八十多人,数量翻了一番,让大家信心倍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力量大,也让我们紧绷的神经可以松一松」。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在 ICU 没有片刻的轻松,他们时刻在与死神打起拉锯战。

作为 ECMO 小组组长,重症医学科医生邱方方连续上班十余天,他和团队一起为多名重症患者实施体外肺膜氧合技术,为停跳的心脏打开最后一道生命线。

「不敢休息一天,这里全部都是危重症,气管插管比例高,呼吸机没有一台是空闲的,ECMO 几乎每天都要用上。」

在 5-4 病区,王慧娟护士和她的伙伴每天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名 200 多斤的超重患者卧病在床,每天 6 名医护人员要一起为他进行俯卧位通气,每 2 个小时都翻身操作,每天细致的漱口吸痰操作......

「大家很少相互抱怨,我们是重症的守护人,是退无可退的最后一条战线,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地方,守好我们的病人。」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幸运的是,在大家的细心治疗和护理下,这名超重的患者已经转入普通病房。邻床 70 多岁的爷爷也成功拔掉了气管插管,改成高流量吸氧......

「艾灸没那么痛,但是他们都哭了」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在小编采访的时候,注意到了特别的一幕,ICU 的休息室里充盈着中医熏艾的药草香。

原来,为了响应医院关爱员工暖心行动,不仅仅推出了工会的健康礼包、膳食科的暖心夜宵、还有后勤保障等等关爱服务,中医科护士刘青青自发为一线的同事提供中医外治保障服务,用艾灸化解疲惫、用刮痧缓解头痛、用穴位贴敷减轻咳嗽等等不适。

她说,近两周中医护理门诊的病人少,护理部杨丽黎老师鼓励她成为「院内群体同事支持系统」的志愿者。当她主动走进监护室、急诊室、呼吸科等一线的科室,帮助同事们带去中医护理服务的时候,她意外的发现这种「支持」不仅仅是身体层面的,更是精神上的。

「以前也有很多同事找我做刮痧、艾灸,很少见到有人哭的。但是这段时间,很多同事都在做治疗的时候哭了,有的说太痛,有的说累了,既有年轻的新同事,也有看起来坚韧不拔的老员工......」

刘青青说,或许大家只是需要一个「暴露」真实自己的地方。大家都称赞医务工作者是白衣天使,她想那肯定是最会隐忍的天使和最顽强的天使。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从来没有无坚不摧的「天使」,只有每一位平凡的他们对生命至上的奔赴。

2023 年新年到来,翁晨曦护士长说他的愿望是想给科室里的小朋友们放个假,也许也不用太久,或许就是春天的时候。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你好,2023!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城市的灯火星星点点,

在医院的角落里,

急诊和 ICU 的灯永不熄灭。

灯光中飞快迈步的他们,

在披星戴月中追逐梦想,

在奋楫向前中书写华章,

他们的故事都是这个时代的光!

非常时期的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守住生命的「防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