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08
原创

打开「心灵之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巧植 4 毫米分流器为患者解决心衰难题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广西首例经皮房间隔分流术,通过微创的心脏导管技术,将一例慢性心衰患者左右心房之间的「窗户」打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该例手术的实施为慢性心衰患者,尤其是抗心衰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患者心衰长期服药无法改善 

患者是一名 62 岁的老年男性,因为反复气促、双下肢水肿长达 6 年,于近日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经检查评估,心血管内科团队初步诊断患者为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徐广马在接诊后为患者做了详细的评估,他认为,患者此前长期规范使用抗心衰、强心药物后仍出现反复胸闷、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这表明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也没有改善其临床症状。

于是,徐广马将该患者病情与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吉庆伟、副主任刘伶、王孟杰主任医师、梁志山副主任医师等心血管内科专家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病例有开展经皮房间隔分流术的手术指征。

在充分沟通并告知手术利弊后,患者及家属同意开展手术。

打开「心灵之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巧植 4 毫米分流器为患者解决心衰难题
心血管内科专家为患者行经皮房间隔分流术
打开「心灵之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巧植 4 毫米分流器为患者解决心衰难题
图为房间隔分流器

植入 4 毫米分流器除患者病痛 

11 月 22 上午,患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一介入导管室接受手术治疗。

历经一个多小时,吉庆伟、王孟杰、梁志山等为患者成功植入一枚 4 毫米心房分流器,从而降低了患者左房内压,以期改善气促等心衰症状。刘伶、徐广马在控制室全程指导手术的开展。

打开「心灵之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巧植 4 毫米分流器为患者解决心衰难题
术前患者左房收缩压 33 mmHg,肺动脉收缩压 69 mmHg
打开「心灵之窗」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巧植 4 毫米分流器为患者解决心衰难题
术后左房收缩压 26 mmHg,肺动脉收缩压 55 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患者各项指标趋向正常,身体无不适症状,生命体征平稳,表明手术取得成功。据查阅相关资料,这是广西开展的首例植入心房分流器用于治疗左心衰的手术案例,也为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心衰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既往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抗心衰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心衰的治疗是有效的,但仍有部分病人规范抗心衰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改善心衰。

吉庆伟介绍,这也促使着心血管医生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上艰难求索,经皮房间隔分流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且该术式经过国外数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开展的经验表明,此项导管技术可以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心血管内科将继续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乃至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道路上探索更多新方法、新路径,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