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01
原创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扫楼队」主力科室之一的口腔科,在停诊期间,勇挑重任,承接封管控区扫楼任务。在今年医院党支部调整后,口腔科 11 名党员成立了门诊第三党支部,实现了「将支部建在科室」上的部署,更有利于党支部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支部的党员积极参与抗疫,以更坚定的意志、更昂扬的斗志坚持「动态清零」,打赢抗疫硬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乐观态度严谨对待,将「扫楼」任务当团建

2 月 24 日,随着深圳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按照医院安排,口腔科暂停门诊,转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编入大规模核酸采样队伍连续采样 11 天后,他们又接下了新的「团建」项目——执行「扫楼」任务。

所谓「扫楼」,就是对有发现密接、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整栋楼住户逐一进行入户采样。「扫楼」意味着「排雷」,重要程度和风险性不言而喻,而且还是一项相当考验人毅力和体力的工作。执行「扫楼」任务要身着三级防护服,将自制的「核酸采样工具包」用胶带缠在身上,逐层逐户上门采样,取拭子、采样、装试管、消毒,动作严谨,循环往复。

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科室内没有人抱怨、逃避,党员更是带头行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很多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没有电梯,采样人员常常要爬楼。防护服本就严密,加上楼道大多不通风,没一会儿,全身就会被汗水浸透,呼出的气体会在防护面罩上结下厚厚的雾水。

3 月份,在人口众多的松坪山小区周边,以口腔科为主体的医护人员,克服工作危险高、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等诸多困难,每天早 7 点开工、晚上 12 点收工,20 多天高强度「战斗」在封控区或管控区,高质量完成「扫楼」「排雷」任务。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双重肩负 左右开弓

「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既是健康卫士,又是党员,遇到疫情理应冲在前面。」支部党员、口腔科医生庄艳芬介绍,核酸检测都是右侧手臂操作为主,但在一天进行了上千次检测之后,右手臂实得累得抬不动了,就换左手臂来检测,因为每个人都有累得不得不换左手的情况,口腔科的医护人员都可以左右手臂轮流检测操作。在一次「扫楼」采样中,庄艳芬不慎崴了脚,为了不影响整体进度,贴上止痛膏继续扫楼。她笑着说:「现在,我们将止痛贴叫做续命膏。」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在口腔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抗疫小故事。作为防疫攻坚队队员,医生孙喆经常在半夜接到前往深圳各区、甚至前往外地的指令,连夜检测是家常便饭了。有一次,他接到支援蛇口的紧急任务时正是凌晨三点,穿着睡衣就跑去集合点出发。集合时,看到大家都是带着行李的,当下就傻眼了,急忙拿了一件洗手服当作换洗衣服,就去执行任务了。驰援蛇口回来后,孙喆参与「扫楼」,最多一次一个人扫了 2 个单元楼,逐个给十几层的 200 多人进行采样并完善信息。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隔离酒店检测 口腔科积极参与

据介绍,从 2020 年 3 月起,口腔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参与隔离酒店的封闭式检测。口腔科医生张艺璇,新婚之后连婚礼都没来得及办,从去年 12 月至今,进驻隔离酒店已超半年。在她驻点的隔离酒店,已连续收住了多例阳性病例。她接触到隔离酒店的一家四口,爸爸妈妈都被确诊阳性,被送往市三院救治。年仅 9 岁的哥哥报出了阳性,张艺璇为哥哥弟弟俩娃穿上防护服,收拾好行李送上救治车辆。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医生李华辉今年 1-9 月份,一直在隔离酒店参与封闭式检测工作;男护士马赛亮对隔离酒店非常熟悉,累计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参与相关检测工作了。口腔科中,还有医护人员夫妻双方都在医院工作,参与核酸采样任务之后,和家里人很多天都见不着面。吴贤谋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妻子为抗疫每天早出晚归,没时间陪伴孩子。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如今,口腔科已回归到正常工作之中,无论是党员还是群众,科室的医护人员还是会利用休息时间,自发参与医院的核酸采样工作,就像支部书记陈建军说的那样,无论是医生还是党员,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在疫情防控中,我们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我们的从医初心也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门诊第三党支部:党员群众协同配合 「疫」线勇担防控重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