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13
原创

冷冻球囊消融术—让房颤患者的心「静」下来

近日,华润武钢总医院心内科吕学祥主任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手术。

冷冻球囊消融术—让房颤患者的心「静」下来

79 岁的赵女士是因反复心慌 6 年,再发 2 小时入住心内科,赵女士于 2016 年行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今次入院诊断为阵发性房颤。

考虑到她患阵发性房颤 6 年,现在复发且加重,吕学祥主任建议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但是赵女士和家属担心再次手术风险及成功率,一直没同意进行手术治疗,而是通过服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但入院第二天凌晨再发心慌不适,持续时间也较前延长,虽立即给予药物稳定心律,但患者自觉发作时感觉心慌、头晕等不适,尤其是在一天之内不知何时发作,内心有不安甚至恐慌的感觉,严重影响平日生活质量,赵女士及家属多方咨询后同意再次行射频消融术。

冷冻球囊消融术—让房颤患者的心「静」下来
冷冻球囊

患者目前是阵发性房颤,年龄偏大,除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也较为关注手术疼痛、耐受性的问题。现在治疗房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射频消融,一种是冷冻球囊消融。射频消融通过高温来终止房颤,对患者的耐受力有较高的要求,另一种是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通过胞内冰、胞外冰及复温过程中的冰晶损伤细胞,手术时程短,消融成功率相对更高,安全性更好,血栓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疼痛小等。术前李念主任与张女士及家属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患者同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

冷冻球囊消融术—让房颤患者的心「静」下来
最低温度达到零下 40 度

通过全面的沟通和充分术前准备后,开始实施冷冻球囊消融手术。术中,吕学祥主任团队采取穿刺股静脉,经鞘管送入冷冻消融球囊,仔细定位,依次对患者的四根肺静脉进行冷冻消融,最低消融温度低至零下四十度以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从穿刺血管至手术结束用时约 2 小时。

房颤与房颤的治疗

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 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致死、致残率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约有 1000-1500 万房颤患者。

房颤的治疗要点包括:预防卒中、心率控制、节律控制。其中节律控制目的是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多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治疗相较于药物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的节律控制具有更优异的效果,其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也不断升高。

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

射频消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在医生的操作下,一根圆珠笔芯粗细般的导管到达指定位置后发放高频电磁波,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组织加热,沿着肺静脉开口周围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打一圈消融点,使心房肌肉坏死,产生环形疤痕,中断错误信号传导,像「防火墙」一般将捣蛋鬼们隔绝在外,进而使心脏恢复规律跳动。但「逐点式消融」手术时间较长,对于术者的导管操作水平要求也较高,同时患者虽然是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多有轻中度痛感,且术后易有肺静脉狭窄。导管消融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气胸、迷走神经反射、心包积液、心包压塞、膈神经损伤、左房食管瘘等,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并发症比以往明显减少,但仍不可能完全避免。   

冷冻消融是一项较新的术式。在环状标测导管后有一个伸缩自如的冷冻球囊导管。到达手术部位后,球囊扩张堵住肺静脉开口,球囊内液态制冷剂的蒸发过程吸热,使消融靶点周围温度骤然降低,造成细胞外、细胞内结晶和组织冻结缺血,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实现肺静脉的单次隔离。

该文章同步收录于:丁香园 App【心血管】板块,可下载「丁香园 App」前往查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