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09
原创

西安大兴医院李志立:忆我的恩师张宁仔教授

以下为西安大兴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志立的自述。

战火中的艰难求学路

张宁仔教授 1925 年生于浙江黄岩。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她和舅舅「亲如父女」。正因如此,舅舅肺结核早逝,成为她心里无法忘却的伤痛,自那后,她立志学医,要救她想救的人。

1943 年,张教授在浙江温州考取中央大学南京医学院。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医学院搬至重庆。

1943 年 10 月,她和另一位同学在赶赴重庆的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由于战时没有正式的交通工具,她们只能步行,或不断换乘运货车,还要躲避敌机的空袭,一路上忍饥挨饿,担惊受怕。

在途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跨 5 省、熬 39 日后,张宁仔教授终于到达重庆,正式迈入大学的殿堂。

毕业四年,荣立二等功

1949 年毕业后,张宁仔教授留校工作(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第五军医大学)。

西安大兴医院李志立:忆我的恩师张宁仔教授
张宁仔教授生平资料

1950 年,她参加了南京防治日本血吸虫病医疗队,在上海为解放南京横渡长江而感染的解放军战士治病。

1952 年 11 月,张宁仔教授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在长春第 18 野战医院救治解放军伤病员,并为医务人员办训练班。

由于「革命加拼命」的工作精神,她在毕业第四年就荣立了二等功。 

迎来科学的春天,光荣入党

1954 年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校,张宁仔教授来到西安,在第四军医大学当了一名内科医生。

1956 年原中央大学的老校友苏鸿熙、陆裕朴、汪良能、蔡用舒四位教授突破阻挠,毅然从美国回归四医大,掀起开展新业务的高潮,如体外循环治疗先心病,90% 以上严重烧伤患者的成功抢救,断指再植等新技术。

医院派还是住院医师的张宁仔一行,赴北京胸科医院学习心导管技术。

回院后,她主导开展了右心导管术、严重烧伤患者的抢救技术、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等,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带回西北。

「这是科学的春天!在这一阶段,既极大提高了业务能力,又放下家庭出身的包袱,彻底改造自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创建心内团队,桃李满天下

由于业务能力突出,1970 年,张宁仔教授被调到唐都医院组建心血管内科。

她带领团队创建实验室、组建导管室,并选送优秀中青年医生到阜外医院和出国进修学习。科室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

张宁仔教授先后培养出硕士研究生 23 名,有 18 人成为国内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副主任。2 人在国外成为教授、副教授。

桃李满天下,老师获得「一代名师」,「伯乐奖」的荣誉名副其实。

西安大兴医院李志立:忆我的恩师张宁仔教授
第一排左三为张宁仔教授,第二排右四为李志立

9 旬高龄,病倒前,坚持出门诊

9 旬高龄的张宁仔教授,患有糖尿病、肾功能衰竭。因颈动脉狭窄 80%,经常头晕,甚至晕倒。

但她坚持出门诊,每次都是中午一点左右才看完患者,大家让少挂点号,她不同意。

我们经常在中午一点半看到她蹒跚着、拿个饭盒在科室热饭。

直到需要透析住院前,她还一直在工作。

2018 年,儿子在追悼会上哭诉着:「妈妈!您安息吧!再也不用工作了!」

每当想起这一幕,我都不禁潸然泪下。

循循善诱,为人师表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从来没有训过人,总是慈眉善目、循循善诱。

她曾这样描述第一次戴上听诊器的感受,「心脏,人的生命之脉,没有心的跃动,便没有了生命。她的声音是美妙、悦耳、动听的。当你屏息倾听,还是会被感动着。这是一曲优美的旋律,更是生命的召唤。」

记得我刚毕业时,管了一个 65 岁、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热男性患者。查房时,老师突然对我说「小李,你听一下这个病人心率是否慢」。

我们医生都知道风湿性心脏病心率一般都偏快。我瞬间明白:相对缓脉、伤寒。30 多年了,我仍然记忆深刻。

张宁仔教授视患者为亲人,雷打不动地每天坚持听诊、检查完每一位患者才下班。

她高尚的医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也培养了我在临床上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的工作特点。

真诚、善良、清廉

老师真诚、善良、清廉。

「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她这一生一直在辛苦劳作,以科室为家,治病救人、教书育人。

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她的人格魅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至今,我还时常想起她在教师节上的讲话,「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认为,她做到了。

谢谢您,我的恩师,我最敬爱的张宁仔教授!

西安大兴医院李志立:忆我的恩师张宁仔教授
左为张宁仔教授,右为李志立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