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19
原创

第二届中日消化内镜与病理研讨会(大肠篇)成功举办

8 月 13 日,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联合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消化内镜与病理研讨会(大肠篇)」。当天齐聚云端参与学习、讨论的消化科医生来自全国各地,学习气氛热烈,受到参会者的好评。

相马宁主任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会议重在是连接国内外优秀的医生们,交流经验,分享实战技能,让学习常态化,帮助更多医生们加速成长,造福更多患者。

相马主任以攀爬玉龙雪山的切身经历为例,勉励与会者尤其是年轻医师,以不畏艰险、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持续拾级而上,勇攀高峰,他说:

「登峰的路上会疲劳、会缺氧,我们的小小的研讨会就是期待给大家提供一些氧气,帮助大家坚持下去!」

会议还原了日本消化科日常病例讨论的流程的同时,根据病例的内镜形态及病理特征,在病例讨论前后安排了深入浅出的基础讲座,重在通过基础讲座与实际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大肠早癌的机会较少且经验不足的低年资消化内科医生更好地理解讨论要点,拓宽临床视野和经验,切实获得提升消化内镜诊治技能的知识。

基础讲座解析

研讨会氛围渐入佳境

基础讲座首先邀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唐红卫进行「大肠锯齿状病变的再认识」的主题讲解。

该课程分析了 SSL 的概念、内镜下表现,以及其包含增生性息肉、无蒂性锯齿状病变、传统锯齿状腺瘤三种亚型,重点强调了 SSL 可能还包含一部分未定型的病变,随着研究认识的逐渐深入,这些病变也从未定型病变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归类。

此外,临床中的难点是有些病变可能是混合型,它同时包含了增生性息肉、锯齿状病变并异型增生、传统锯齿状腺瘤的成分,大家应擦亮双眼、仔细观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为后续的病例讨论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精选案例探讨

学者才思敏捷互动频频

案例一

紧接下来的是两个真实的案例分享讨论。第一份讨论病例是一位中年男性,乙状结肠直径大小约 20 cm 的 Is+IIc 的隆起性病变。

按照流程设计,首先是年轻医师踊跃发言,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后国内消化内镜专家解读,而后由南方医院陈振煜教授以福尔摩斯探案般的逻辑、条分缕析地对病例进行了剖析,最终有理有据地陈述了他个人的诊断——该病变可能为 de novo 癌,并且已达黏膜下层的深浸润。

随后日本的病理专家岸本光夫教授分享了为研讨会精心准备的该患者病理图片并进行解读,提示该患者病理表明其可能已有脉管浸润了。与会消化科和病理科的讨论嘉宾也纷纷发言。在辨析中,大家阐述了各自的困惑、收获及见解。

第二届中日消化内镜与病理研讨会(大肠篇)成功举办

案例二

与病例 1 的隆起型癌病例相比,由国际著名的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精选出讨论病例 2 就相对更复杂了。

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合并冠脉搭桥术后等多种疾病,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可见一直径约 15 mm、边界清晰的表面隆起型病变,通过白光内镜、蓝激光内镜、化学染色内镜(结晶紫染色)、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最终诊断为 SSL/SSL-D(部分呈腺癌表现)的混合型。

参会者反映「该病例包含多种内镜下表现,太难啦」,与会嘉宾和线下提问更加激烈,当日本病理专家森永友纪子教授展现了专门准备的内镜和病理所见对比还原时,国内同行惊叹并盛赞「无奈我刚学会走路,可偏偏就遇上了世界冠军」。

北京和睦家医院病理科乔旭柏主任也高度赞赏森永教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从病理专业角度与森永教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互动讨论。此病例讨论氛围热烈,远远超出预定时间,与会者尤其是年轻医师都感慨「太过瘾了」!

总结会议感悟

精益求精激励自身不断进步

在经过上述两份病例的激烈讨论后,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临床教授岸本先生的主题分享「T1 大肠癌-论病理所见的客观性和再现性的局限性」作为压轴出场,并升华会议主题。

研讨会历时 4 个小时后圆满结束,与会者意犹未尽,会后依然讨论热烈。

此次会议的特色是重视大肠早期癌及锯齿状病变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际病例分析的反复「咀嚼」,带领参会医生们将概念从模糊到逐步明确的再认知,从而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病例回顾又锻炼严谨的循证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讨会采用的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精选病例,其严谨的内镜-病理对比,给与会者带来的不只是赞叹与视觉盛宴,这种严谨治医、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每位与会者认真学习。

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今后还将继续举办此类不同主题的学术会议,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消化科和病理科同仁们持续性、系统性的切磋学习平台,期待更多同仁们的参与!

第二届中日消化内镜与病理研讨会(大肠篇)成功举办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