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9
原创

是个狠人!一个月减重 20 kg 医生打通了他闭塞的血管

是个狠人!一个月减重 20 kg 医生打通了他闭塞的血管
是个狠人!一个月减重 20 kg 医生打通了他闭塞的血管

三高的他 两根心血管闭塞,一根血管重度狭窄

马渊的父亲马葛昂(化名)曾是一名摔跤运动员,马渊儿时记忆中的爸爸身形高大、鼾声如雷,每餐都会吃药,背上会时不时出现火罐印和膏药。父亲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常说男子汉要坚强,展示在马渊面前的永远是无坚不摧的超人。

随着年龄增长,马渊渐渐知道父亲的鼾声源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吃的小药片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药,那些背部或大或小的黑紫块是训练的伤痛勋章。

1 年前的晚上,父亲在梦中被胸闷、气短惊醒,端坐休息后症状缓解,吃药减轻了胸闷、气短,然而只维持了一段时间,1 个月前,父亲再度发病,被送往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为冠心病,回 旋支、右冠脉两根血管都完全闭塞,前降支重度狭窄。心脏病医院副院长李伟杰教授为马葛昂紧急实施手术,置入支架,成功打通了完全闭塞的回旋支。由于马葛昂 身形肥胖、 体脂率高、基础病多,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李伟杰教授建议观察后择期再开通完全闭塞的右冠。

6 cm 的穿刺针扎不到血管 体重 140 kg 的他 1 个月减重 20 kg

择期手术之前,李伟杰教授给马葛昂布置了「作业」——减重,一个月后验收。

为什么要先减重再进行第二次手术?「患者的脂肪层太厚,导致穿刺极度困难,6 cm 长的穿刺针下去,根本进不到血管,不利于术中操作,更有碍于伤口恢复。」李伟杰教授解释,由于马葛昂肥胖且患有糖尿病,增加了伤口愈合的风险,过度肥胖影响患者术中透视的清晰度,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这些都给本就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平添了阻碍。

年近花甲、一向坚强的父亲没有被疾病击垮,运动员生涯带来的永不言弃、越挫越勇已融入血液。马葛昂仿佛又回到了训练的日子,额头的汗水和湿透的衣服见证了他的努力,竞技场上的角逐延伸到生活中,这一场的对手是自己。

一个月后,心脏内科三病区再次出现了马葛昂的身影。「减了 20 kg 啊,老马!」看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李伟杰教授欣喜地说:「我们又要并肩作战了。」

DSA 手术室的灯牌亮了,身着铅衣的李伟杰教授通过马葛昂的右桡动脉鞘管,沿指引导丝送入指引导管至右冠脉窦口,沿指引导管送入微导管及导丝到右冠状动脉闭塞段,由于血管完全闭塞的时间比较长,就如有淤泥沉积的河道,随时间推移愈发难清理一样,右冠状动脉闭塞段近段钙化严重,多次尝试开通未成功。

正向道路不通,李伟杰教授尝试通过左桡动脉逆向开通,正逆向双管齐下,多次尝试,最终导丝通过闭塞段至右冠状动脉远端,球囊依次扩张闭塞病变部位,血流恢复后依次植入支架,血管内的「淤泥」已清,「河道」随之通畅。手术历时 4 小时,彻底打通了堵塞的血管!

术后,李伟杰教授请马渊及家人来到手术室外的屏幕前,此时冠状动脉血流畅行无阻,马渊看着对父亲有救命之恩的李伟杰教授,心中只有无限的感激。出院后不久,「卷王」患者家属「卷土重来」,将赠送给病区、医护人员个人的 牌匾、感谢信、墨宝摆满了心内三病区护士站,想将所有美好的祝福都送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医护工作者。

以心为灯,医者如花,芳照生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