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08
原创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初见常小琪,她正在病房里不停地给一位老爷子交代穿拖鞋锻炼的危害,口罩上的一双眼睛,是她笑眯眯的眼神。

采访时,常小琪说话不紧不慢,时有重复,这或许是她 18 年以来,一直跟一群「老小孩」呆在一起养成的习惯吧。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一针见血的敲门砖

2004 年,常小琪从第四军医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原四医大口腔医院老年病科工作。

直到现在,她还记得当时面试的场景,面试官问她最擅长什么时,她自信地回答道,「我扎针技术好。」

没想到的是,面试官让她当场展示。张小琪努力「压住」紧张狂跳的心,一针见血。

后来,科室主任刘吉祥提倡「无痛穿刺」,每个护士都在刘主任身上进行了「实战」,常小琪又一次凭借扎针技术获得「免考」待遇,并成为科室「无痛穿刺」的培训官。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那时,常小琪才是刚刚工作一年的护理「新兵」。

她凭借着吃苦、好学、踏实的工作态度,仅用 4 年就被提拔为护理组长,是科室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她开始协助护士长管理科室,负责科室质控、培训、绩效分配等工作。

新起炉灶!病房「有声有色」

2021 年 7 月,常小琪入职西安大兴医院,担任渭水园院区老年病/中医科护士长,角色的转变,让她感觉责任重大。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当时,渭水园院区刚刚成立,科室处于装修收尾阶段。没有「前人栽树」,常小琪需要「新起炉灶」。

她带领护士们提前入场,从病房物品摆设、标识标牌张贴到各项流程制定,专业技能培训,几乎每天「泡在」医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开科后,科室运行有条不紊。

在老年病科工作近 20 年的常小琪,清楚地知道老年患者的护理,由于年龄大,各项机能有所减退,配合度不高,医护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

常小琪告诉护士们,医嘱告知一遍不够,我们就八遍、十遍地重复。注意事项一人提醒不行,我们就每个班次都提醒。

同样,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患者诉求也是老年患者护理中的重点。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有次查房时,有位老奶奶提出想洗个澡,但行动不方便,家属又不在身边。常小琪拿来洗漱用品,当晚就给老奶奶舒服地洗了个澡。

常小琪率先垂范的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士们。护士看到患者在沙发睡着,会拿来毯子轻轻盖上。夜间巡视病房时,护士怕吵到患者,赤脚巡视病房。

在病房里,这些故事,赢得了患者口碑。

护士培养:手把手、开小灶

随着危重患者数量攀升,护理队伍素质的再提高迫在眉睫。

常小琪每天带领护士早晚查房,从胃管、尿管常规管路护理到造瘘口、深静脉置管、压疮等特殊护理,手把手地教年轻护士操作技术,传授经验。

在科室护士们的眼里,常小琪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有件事让曹瑶印象深刻,「我刚入职时,由于经验不足,扎针时畏手畏脚、犹豫不决,护士长发现后,给我『开小灶』,有次陪我练到晚上 10 点多。」

和曹瑶一样,在大家眼里,护士长的好贯穿工作和生活,润物细无声,像老师,像朋友,更像大姐姐。

西安大兴医院常小琪:硬核技术相伴的「当家人」

听到大家对她的印象,常小琪笑了,「看见这些年轻护士,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看到她们成长、进步,我既开心又满足。因为,这既是护理技术的传承,也是护理精神的传承。」

接下来的护理工作,常小琪早已安排得明明白白,专利申请、论文发表、专科护士培养……,都在她的打算中。

从原四医大口腔医院到大兴医院,从护理「新兵」到护理组长再到护士长,常小琪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