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07
原创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达嘛姆(你好)!苏丹!」——在飞机落地刚到苏丹,当看到当地卫生部官员亲自来迎接时,赵嘉诚最想说的就是这句话。

在圆满完成援非医疗队工作,即将离开苏丹的时候,赵嘉诚最想说的,还是这句:「达嘛姆(你好)!苏丹!」 。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针」情真意 浇灌两国友谊常青树

苏丹人民对中医针灸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给赵嘉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在苏丹,每天,在赵嘉诚的诊室楼道里都站满了排队候诊的患者。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楼道外,直到医院门口。赵嘉诚一上午就要接诊五六十个患者,扎针的手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

赵嘉诚的患者中,腰腿疼痛的症状最多,针灸「简便廉效」的特点在此时发挥到了极致。

有位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引发长期放射痛,赵嘉诚第一次扎针治疗后症状就明显减轻,又连续扎了 5 次,疼痛症状彻底消失,患者喜不自胜,感激不尽,深为中医针灸所折服。听说赵嘉诚所在的医疗队完成任务即将回国,他专程驱车 2 小时赶到医院送行。因为当时的防疫要求,无法握手、拥抱,他只好用碰碰胳膊肘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爱戴的医生依依惜别之情。

有位因膝关节疼痛来就诊的苏丹老人,曾去中国接受过针灸治疗;如今能在自己家门口接受最好的针灸治疗,感到特别高兴。经过治疗,他的膝关节疼痛迅速得到有效缓解,对赵嘉诚的医术更是赞不绝口。正是在当地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积极协调下,后来,医疗队在当地首次使用上了一次性针灸针。

赵嘉诚的精湛医术与热情和善深深打动了身边的每个人,当地驻点医院的院长因他出色的表现,专门亲笔书写感谢信,还热情挽留赵嘉诚医生,希望他再多留些时间。

中国支援苏丹 50 年,很多当年由中国医生接生的苏丹孩子,如今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中国妈妈的孩子」;很多医院也是在中国的支援下建设而成,苏丹当地人对中国医生的尊重和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赵嘉诚和医疗队员走在路上,常常有当地人老远就冲着他们热情友好地打招呼:「达嘛姆(你好)!」兼职负责管理食堂财务的赵嘉诚在采购食材的路上,常被认出是中国医生,当地人开出去老远的车会专门倒回来,主动要求捎上他们。50 年来友好援助的历史积淀,铸就了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

使命在肩 无惧挑战 医者大爱无疆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赵嘉诚有近半年时间是在距离苏丹首都 180 公里的乡村驻点医院工作。在那里,当地人的房子是用几根棍子和帆布搭起来的。街道上,随地丢弃的医疗垃圾被当地的孩子们捡拾着当玩具玩。河沟里的水浑浊发黄,发出难闻的味道,牛羊在这个水沟饮水,而这竟然就是当地人的饮用水。

即便对苏丹的高温酷暑、贫穷落后早有思想准备,这一批医疗队员还是面临了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新冠疫情、时局动荡和战乱。在疫情期间,苏丹的新冠阳性率高达 50%。期间还遇到政局动荡,反政府武装的示威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焚烧轮胎的浓烟飘过驻点医院的上空……对每个医疗队员来说,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身心挑战。

因为疫情,医疗队员们每天必须要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戴着 N95 口罩、防护面屏,在不能喝水、上厕所的情况下,戴着手套完成所有的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在苏丹让人实在难以忍受的高温酷暑中进行的。缺水缺电更是稀松平常的事,平时发电机只能发半天电停半天,在旱季更是要停 20 多个小时,每次发一小时电仅仅够做饭用电。

试着想象一下,在 40 度高温、常常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空调的地方生活的滋味吧!这,就是在苏丹生活的日常。为了改善生活,医疗队员们自力更生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小块地,种些青菜吃。但是在旱季,只有黄瓜、菜瓜、洋葱、土豆几个有限的品种。队员们开玩笑说,在这里,把好几年的黄瓜都吃完了。

还有更为惊心动魄的经历——你敢想象眼镜蛇的毒液射进眼睛里吗?赵嘉诚在苏丹却经历过。

一天傍晚,正在院子里和医疗队员交谈的他,突然发现一条又粗又大的蛇正准备钻进医疗队员的宿舍。在众人的惊叫声中,赵嘉诚迅速抄起身边的拖把棍子顶住宿舍门,在相距不到 1 米的情况下,凶恶的眼镜蛇突然向赵嘉诚喷出毒液,毒液穿过眼镜片钻进了眼睛里,赵嘉诚瞬间感到一阵阵火辣辣的灼痛。在同伴和当地有经验的捕蛇人帮助下,大蛇终于被除掉了,避免了更多的人遭受伤害。

医疗队里来自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张璐迅速为赵嘉诚进行了专业的紧急救治处理。大家都很紧张,担心毒液进入血液,后果不堪设想。所幸经过及时救治,赵嘉诚的眼睛肿了几天后就渐渐恢复正常,视力未受到影响。

做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白衣外交使者」

赵嘉诚不仅用自己出色的专业技能赢得苏丹当地人的尊重和认可,更时时刻刻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来传播中医文化,践行一名「白衣外交使者」的使命。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疫情期间,赵嘉诚和医疗队员每天在工作区全副武装,做好专业全面的消杀工作。发现当地对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够规范,他们亲手在驻点医院旁垒砌了一个医疗垃圾台,专门焚烧每天用过的防护服和医疗垃圾等,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分享中国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经验,展示中国医生科学规范的专业素养。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在国内经过了半年的英语和阿拉伯语培训,赵嘉诚能够毫无障碍地和当地苏丹患者进行专业诊疗的沟通交流。白天,赵嘉诚用自己的双手为苏丹的患者扎针灸诊病疗疾,和苏丹当地患者面对面传播中医药文化。晚上回到宿舍,他又开始用自己的外语专长开始了线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工作,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医,了解陕西,了解西安。

在业余时间,他坚持通过网络积极参加 1400 多人的国际英语学习小组学习。作为小组管理员,每周 5 次、每天最少一个小时,与来自亚、欧、美等 30 多个国家两百多位国际友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线上交流,传播中国中医文化,「这是我作为一名穿白大褂的『民间外交官』的重要使命」。

他聊中医、聊十三朝古都西安、聊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中国春节吃饺子等习俗等,通过不同的主题传播中国文化、中医文化,让更多国家的人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医药。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强大表示出极大的赞赏和信任,表示要来中国学习、旅游,这让赵嘉诚感到满满的自豪。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传好卫生援外接力棒

在苏丹最紧张的时候,针对新冠疫情和政局动荡,我国驻苏丹大使馆也为医疗队发布了应急预案和培训。在断网的一个月期间,因为和外界彻底失联,让每个人都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一向乐观坚强的赵嘉诚也出现了斑秃,头发突然掉了一块。

结束任务回国之路由于疫情也是一路艰难辗转,长达数月的隔离期,13 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飞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让人几乎崩溃。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在困境中善于总结的赵嘉诚时常想起出国前的拓展培训:在十米高空中有 80 公分的断桥,要跳过去再跳回来。虽然身系保险带,但是在困难面前那关键的一步,还是需要自己去勇敢地跨出。勇攀高峰的项目要求团队所有人要越过 4 米高墙:有人要当人梯,有人要当绳索借力帮最后一个人拉上去……

面对困境勇于积极面对,团结协作产生的强大凝聚力,都给予了医疗队员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有来自大使馆的细心全力保护,有来自祖国大后方的省卫生健康委、医院、领导、同事、朋友、家人的关心,「让我们有了勇气和底气。」赵嘉诚说。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对口小组,做好医疗队员援外期间的后勤支持保障工作,随时了解援外人员及其家庭的困难和需求,加强对援外人员家庭的关怀慰问,帮助解除后顾之忧。「让我们放心出征,安心工作。」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我们每位医疗队员的白大褂上都绣着红旗,医疗队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在国歌声中,看着冉冉升起的红旗,医疗队员常常热泪盈眶,祖国的强盛是队员们平安归来的保障。

「针情」援非 中医力量架起友谊桥梁—— 记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国(陕西)第 36 批援苏丹医疗队员赵嘉诚

在苏丹的经历永远难忘,赵嘉诚和他的队友们都有了非比寻常的成长和收获。中医药文化是中非交流和合作的一张独特名片医疗队员们用自己的力量传播中医药文化,履行援非职责,传播博爱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展示良好的中国医生形象,当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为进一步深化中非传统友谊,增进中国与非洲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非洲卫生事业发展,保障民众健康,接好卫生援外接力棒,担当作为不辱使命,为新时代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着中医智慧和力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