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16
原创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2000 年的金秋,我来到了二院,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得不感叹时间的飞速流逝,不知不觉地在二院已经扎根了 22 年,心中无比感慨。值此医院成立 70 周年之际,写下此刻浮于心间的那些声音。

当年,放射科这个被称为「和尚庙」的科室首次迎来了两位女生,其中之一的就是我。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可以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来形容也不为过。

然而老医院的环境非常简陋,甚至可以用破旧来形容,失落感油然而生。不过这些失落感慢慢地被各位男神前辈们的努力奋进融化掉了,他们对工作的热忱让我感觉到医院发展的强劲气息。

22 年间,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见证了医院旧貌换新颜的历程,也见证了放射科的变迁。2000 年刚进医院的时候,科里使用的还是一台老式 X 线摄影机。虽然具备普通 X 线摄影、透视、胃肠造影等多重功能,但是要求透视和胃肠造影的影像诊断医生必须在机房暗适应后操作,和患者接受几乎等量的射线辐射。工作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得了职业病。暗盒、暗室、手洗胶片、显影、定影、胶片烘干、胶片整理,以及借片、还片、存档、手写诊断报告等等,一个病人从检查到拿到报告,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30mA 床边 X 光机

2003 年,在老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后,放射科也首次引进了一台全新的西门子双排螺旋 CT 机,替代了原先的一台二手单排 CT。在之后的几年里,又相继引进了 16 排、60 排 CT。之前较旧的二手单排 CT 机,扫描速度慢,图像清晰度差,检查范畴有限等缺陷。而多排螺旋 CT 优点不言而喻,不但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少、图像质量高、还具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 CT 引导下定位穿刺、全身各个部位的 CT 血管造影(CTA)等等。因此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极大地拓宽了业务范围。 

2004 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数字 X 线摄影机(CR)。在之后的几年里,又相继引进了两台数字 X 线摄影机(DR)。除了能快速成像、图像传输数字化,图像清晰度大大提高,这两台摄影机还具有使用简单快捷、辐射少等优势,改变了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结束了 X 线图像不能进入医院 PACS 系统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无胶片、云影像及影像诊断报告电子化。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西门子双排螺旋 CT

2006 年,医院成为上海市肿瘤医院分院后,科室引进了温岭市第一台数字钼靶机,放射科全体诊断人员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大大提升了影像科诊断水平,尤其是乳腺的综合诊断水平。

在上海肿瘤医院放射科专家团队的带领和指导下,医院顺利完成了温岭市十万妇女乳腺普查工作,此项工作意义非凡,也曾让台肿乳腺专科享誉整个台州,乳腺专科诊治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台肿的特色专科之一。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磁共振

2019 年,期盼已久的磁共振终于到来,外加新的 DSA 等机器引入,放射科才真正具备了全方位的影像综合诊断能力,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疗,为医院医疗技术的快速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影像设备的迅猛发展,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随之而来的影像诊断新知识、新技术爆发式增长,从单一影像诊断向综合影像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精准医疗及 MDT 团队的成立,对影像科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基层医院医生必须要做到医研结合,才能快速成长,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放射诊断医生。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DSA

自 2017 年医院由浙江省肿瘤医院托管后,新的契机越来越多,在总院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提高影像科的业务水平。对于我个人来说,22 年的奋斗、坚持、积累、发展,实现如今的一朝跨越;拒绝懒惰、推卸、斗争和无作为;敬人至诚,敬业至精;团结和谐,卓越进取;把专业做细做精,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为患者提供最佳诊治方案及诊治结果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这也是我们放射科全体人员所要追求的目标。

22 年弹指一挥,我如此有幸,能与台肿同在,一起见证了台肿 70 周年的辉煌!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回望自己经历的岁月,见证了我们放射科从落后到设备先进、技术优势明显的过程,见证了台肿作为一个区域综合性医院的大跨越、大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几任院领导的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决心、信心。 

放射科的变迁——朱玲英
科室人员合影

或许 22 年并不算很长,只是到了另一个新的起点,随着二期工程的即将开工、创建三级乙等专科医院的全面开展,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团结、拼搏,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从此刻出发,跟随、帮助、带领,风雨同舟、齐心协力,让台肿医走出台州、走向全国,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朱玲英,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2000 年进入医院,在放射科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