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10
原创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凯 旋 荣 归

6 月 8 日下午,在上海连续奋战 42 天的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抗疫英雄平安回家了。

援沪医疗队回家欢迎仪式在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正阳院区举行。欢迎队伍站在道路两旁夹道欢迎,用鲜花和掌声迎接 49 名援沪英雄们平安回家,大家为他们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上海抗疫第一线的壮举表示崇高敬意。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抗疫尽显英雄志,白衣执甲终凯旋,他们勠力同心,「疫」路守「沪」,经历了整整 42 天的全力奋战,共收治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 4864 名,普通型患者 77 名,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队员「零感染」、医疗「零事故」的目标,圆满完成援沪抗疫任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黔江力量。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在欢迎仪式上,黔江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洪芳向援沪医疗队员赠送鲜花并致辞,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队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不负嘱托、不辱使命,是全区人民的骄傲!唐洪芳表示,队员们是特别顾大局能担当的英雄,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上海抗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为黔江增光添彩;是特别讲奉献能吃苦的英雄,在疫情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连续 42 天奋战在抗疫主战场、救治最前沿;是特别有本领能战斗的英雄,用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把黔江人民的好品质、好形象、好口碑留在了上海,擦亮了黔江名片。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仪式后,医院还召开了欢迎会。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向文献,医院领导程举光、庞海玲、彭涛、刘朝元,医院部分中层干部和援沪医疗队员所在科室负责人、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忠和主持。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会上,医院党委书记程举光致辞,向凯旋的医疗队员们表示祝贺,欢迎他们平安回家。援沪医疗队队长张勇,副队长陈春燕、吴慧萍及队员张鹏、冉波、陈仲会、向巧先后在会上发言,讲述一线工作、分享感动故事。向文献副书记在会上讲话,对医疗队圆满完成抗疫任务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希望大家好好休息、好好调养,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抗疫的感人瞬间

  • 团结之花在方舱里绽放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人心齐,泰山移」,4 月 17 日我院 15 名护理人员被提前抽调到 3 号方舱进行开舱前准备工作。他们密切配合,与其他单位队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数卡车物资的搬运和分类入舱,组合 400 多个医疗垃圾桶和 50 多个餐车,当晚顺利开舱。当天大家工作时间都超过了 10 小时,却没有任何怨言,充分展现了医务人员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 榜样的力量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医院陈春燕是一名老党员,今年已经 54 岁了,然而这是她第二次奔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她坚持和年轻队员一起同进同出,上班期间常常 8 小时不吃不喝不排,为年轻队员解疑答惑,耐心指导,她说「我们一次次的指导,一声声的嘱托,一遍遍的消杀,就是为了让感控观念、正确的操作、安全的环境贯穿于始终,这些看似琐碎却不散乱、看似简单却不平凡的工作,就是感控专职人员的职责, 我们必须做好『守门人』」。 

  • 那束微光,如此温暖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凌晨三点的夜,很静,也很冷。为了不影响隔离人员休息,队员冉曼利用手电筒的灯光核对核酸采集人员相关信息,微弱的那束光在方舱内留下了永恒的温暖。

  • 同心守「沪」,温暖定格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疫情无情,方舱有爱,援沪队员梁美琛、传莉、辛思蓓、张凡、蔡森利用方舱内现有材料布置了一面独特而暖心的「心愿墙」,墙上写满了各种心愿,有对生活的向往、对「大白」不用上岗的祝福、对疫情早日结束的期盼……心愿墙温暖了方舱内无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

  • 方舱里的「汗」卫者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作为感控护士,除了保障「战友」们防护方面的安全,提供相应的帮助,还肩负了脱卸区环境物表的消杀、医废收集等多项工作。监控里援沪队员韦颖、石冶刚完成脱卸区医疗废物的收集及环境消杀工作。他们的手术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但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说:「平凡的感控岗,肩负的却是沉甸甸的感控人的责任,更需细心、耐心和严谨」。

  • 小习惯,大健康 方舱里「世界手卫生日」系列活动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5 月 5 日是第 14 个世界手卫生日,3 号方舱院感组成员联合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冉沙组织了「手筑健康,人人参与」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院感组组长钱克莉、副组长陈春燕为获奖隔离人员颁奖,不仅增强了大众的手卫生意识,也传播了科学防疫知识,有效缓解了隔离人员紧张焦虑的情绪,拉近了医患之间距离,培养「小习惯」,获得「大健康」。

  •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摇铃人」的使命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援沪医疗队 49 名队员平安回家

「3 号 2 脱的老师动作幅度小一点,慢慢来」、「6 号 2 脱的老师,不要同时脱口罩」、「4 号 1 脱的老师, 你们的距离拉开一点,离垃圾桶远一点」、「12 号 2 脱的老师······」凌晨三点四十分,院感监控广播里依然传来队员冉波温馨的有力的声音,不厌其烦的提醒规范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脱防护服的流程。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时刻铭记「在岗一分钟,安全 60 秒」,他说:「院感防控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做好安全的『守门员』,感控的『摇铃人』」。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