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06
原创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近日,岑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郑晓东医生的技术指导下完成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这项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岑巩县人民医院心脏介入综合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说明三水的先进技术经验在服务当地群众健康方面逐步开花结果。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5 月 8 日,55 岁的患者舒某某,5 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于活动时出现胸闷、气促不适,休息后能缓解,起初因为症状较轻并未就诊。随着病情发展,胸闷、气促较之前开始不断加重,3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感胸闷、气促,并伴剑突下阵发性疼痛。今为进一步诊治遂住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术前血管造影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术后血管造影

入院后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科内讨论、治疗组医师与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行 CAG 检查,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病变,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 PCI 治疗。经过 CAG 术后结果显示:前降支近段约 90% 狭窄,有支架置入指征。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考虑患者比较年轻,且对于在心脏永久植入金属支架较为抗拒,在经过充分的病情分析、患者沟通后,最终为该患者选取了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手术治疗,支架降解后,患者血管可以恢复原血管的弹性。5 月 13 日,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专家郑晓东的指导下,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精准地把生物可吸收支架成功地植入患者的心脏病变血管内,造影见生物可吸收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扩张满意,病变血管的前向血流良好,手术效果完美。术后患者状况良好,不久便可办理出院。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帮扶医生带领岑巩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开展首例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植入术

据悉,自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郑晓东副教授帮扶岑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以来,充分展现了对口帮扶的成效,在帮扶专家指导下,岑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陆续开展了 IVUS(血管内超声)、药物球囊以及左主干、分叉病变、CTO(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等复杂手术,助力岑巩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再上一个新台阶,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在当地完成手术治疗,PCI 手术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下一步,岑巩县人民医院将继续以东西部对口帮扶为契机,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紧跟国内外诊疗前沿技术,为县域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什么是生物可吸收支架?

据了解,目前主流支架的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材质,且需终身存留于血管内,而生物可吸收支架采用完全可降解材料,可在体内逐步生物降解和吸收。此种材料制成的支架可在植入体内一年内提供与金属支架相当的支撑效果, 协助血管的修复功能;完成使命后,再经过两年左右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吸收,使血管恢复了正常的舒缩功能,达到健康的状态,从而实现「修复血管如初,支架消失无痕」的目标。

生物可吸收支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和冠脉病变无严重钙化、无严重扭曲者,有效达到「介入无植入」效果。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但相信随着生物技术及材料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优点

1. 避免金属植入物永久存留体内带来的远期安全性问题

2. 避免「金属牢笼」禁锢,恢复血管舒缩功能;

3. 发生正性重构,带来晚期管腔获益;

4. 规避极晚期金属支架丝断裂的风险;

5. 不会阻碍再次血运重建的选择,利于再次介入治疗;

6. 可以随时进行核磁和 CT 检查;

7. 解决部分患者对于金属支架存在的过敏反应;

8. 解决部分患者排斥金属异物存留体内的心理障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