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06
原创

记忆中的老医院外科病房——黄艳

时钟有声,岁月无声,回忆在老医院时的工作,三十多年历历在目。

1990 年,我被分配到了台州市肿瘤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当时医院的名称是温岭县第二人民医院。记得在内科和传染科工作 2 年后,1992 年我被调到了外科病区。

那时我们医院的外科医疗技术在温岭市处于领先地位,有些还是台州市领先,如食管癌、肺癌、直肠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胆道手术等等三、四类手术。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都是靠外科医生一针一线缝扎又缝扎完成的每台手术。

对于信息、交通不便的那个年代来说,这些在周边地区都是颇有影响力的。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名声,离不开医护人员们平时的辛勤付出。

记忆中的老医院外科病房——黄艳
早年工作照(左三)

当时我院的护理工作也毫不逊色。我有幸到浙一医院进修了 3 月,回来后,带领外科护理团队创建了温岭首家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举措让我院护理团队改变了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护理质量,也增进了护患关系。我院还接待了数家兄弟医院的护理团队前来学习交流,更是赢得患者的满意。

每日的工作,不仅伴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更是见证了那段岁月的过往。虽然有些小辛苦,有时候还顾不着家里,但是对于工作,我和我的团队都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做踏实,不能给科里丢脸。

那时晚上值班,经常会碰到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有时候可能一晚上会碰到两三个。当时护理使用的医疗设备也很有限,没有留置针,有的患者输液钢针一针扎下去就肿了,于是两针、三针……

没有心电监护仪,我们用台式血压机 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测一次,直至血压回升;没有壁式吸氧,我们靠小身板推来氧气瓶,对上氧气头用扳手一捏一捏接上去……就这样整晚整晚地穿梭在每个病房之间。

等到患者病情惭惭好转后,患者及其家属的一句「辛苦了」,让我觉得很欣慰,还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就感。

记忆中的老医院外科病房——黄艳
工作照

每当看到患者期盼的眼神,我知道,每日在做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平日的辛苦是真的,但都会过去。用我的点滴岁月换取他人涅槃重生,值了。

因为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当时的外科工作风险系数高,且工作强度大,但我们的外科团队时刻保持着活力,不断学习、不断求进步。科主任、护士长每年都会组织外出旅游,科室时常会有聚会活动,不仅增加了医护之间的友谊,更是告诉我们除了工作还有生活。人生贵相知,共处显真诚,领略人间事,看尽长安花。

一抹斜阳落在半壁斑驳,透过时光回看岁月痕迹,如一指流砂悄然逝去,两鬓渐染已不再青涩。曾经的老医院已成历史,在许许多多二院人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留存的是我和我的外科团队多年的点滴过往,刻骨铭心。

记忆中的老医院外科病房——黄艳
团建

今日阳光正好,长椅伴书,若时光能够穿梭,我想我还会依然选择开启那段旅程……

台肿 70 周年庆之际,我心所想、所愿、所盼:四季同心,花开无限,前路灯塔在指引,台肿在前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