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06
原创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随着车门缓缓打开,24 岁的李林育又一次回到这个熟悉的「家」,看到路旁院领导熟悉的身影,听到身边战友们温暖的话语,年轻的药师不禁思绪万千......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18 天前,一道紧急调令下达苏州京东方医院,「管控区需要紧急支援,请医院调派人员。」指令传来,一响百应,共青团员李林育率先报名并作为队长与闪利微、肖绣莲、宋潇妍、赵依静四位伙伴组建「青年突击队」,奔赴管控一线。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任务紧急,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上了车,带着防护物资进入管控区。」李林育回忆,「当时管控区聚集了 5873 人,一进大门,所有人就热烈鼓掌,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是值得的,我们值得往前冲。」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随着管控区升级封控区,突击队的工作任务每天都在升级,从核酸采样,到安抚民众;从摸排扫楼,到处理医疗垃圾;从排查老人、孕妇、危重病人,到指导志愿者做好防护……封控区内每个角落都活跃着突击队的身影,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社区与同行的高度赞扬。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随着 12 天紧急封控任务结束,社区解封,突击队凯旋回家。院领导的热情迎接,伙伴的掌声和赞扬,这一切让疲惫的战士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感受到无比光荣……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勇当大任,孤身折返

当晚,前方再次传来命令,管控区仍需进行隔离人员闭环采样。看着疲惫的伙伴,李林育毅然二次请战:「区内的情况我最熟悉,我是组长,我回去。」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一个人回到管控区,说实话心里是有点忐忑的,也很骄傲,感觉自己是真正的『孤勇者』。」李林育年轻的脸庞流露出一丝羞涩。「居民们已经很熟悉了,我去采样时大家都很配合,听到他们用苏州话说出谢谢时,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真正的苏州人。」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云南红河州出生的李林育,2021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尚未离校便已接到 12 家大型医院抛出的橄榄枝。当被问及选择苏州京东方医院的初衷时,李林育坚定地回答:「一方面医院正处于初创筹建期,在这里我能有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王强主任是个军人更是个药学专家,而他对临床药学的重视和坚守让我看到我专业的价值所在,我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事业、交朋友、长本领、练胸怀。」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入职后的李林育快速完成了从一个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蜕变,入职培训期间,他担任班长带领校招生伙伴,圆满完成集团和医院的每一项培训任务,把京东方企业文化深深地印刻进脑海里,落实到工作中;踏上工作岗位,他积极探索,善于总结,将学校里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效率;医院开诊筹备期间,他主动与科主任、前辈药师一道加班加点,参与药品数据准备,协助论证各项流程,陪同设备工程师安装调试设备器材,两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医院全面开诊后,李林育更是秉行集团「平时看得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来临时豁得出去」的人才观,事事争先,迎难而上。但有疫情支援,总有他报名的讯息;遇有加班加点,总有他主动补位的身影,被战友们戏称「金牌应急队员」。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用青春拥抱时代,用生命点燃未来

在苏州京东方医院,还有无数和李林育一样的优秀青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自己无悔的青春: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青年医生中,有主动补位、轮转各个科室的普外科主治医师高佳斌;有教学相长、门诊抗疫两不误的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熊明;有积极作为、反复优化流程的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刘岳洲;有壮怀激情,斗志满满的住院医师吴佳欢、袁梦思、王杰、褚晓帆……

护理团队中,有扎根科室、待患者如亲人的 ICU 护士长曹霞;有随叫随到、完成护理人力动态调配的护理部干事樊华;疫线科室两头奔波的护理单元刘齐凡尧、余百河、陆阳阳、文师艺、罗肖肖……

还有疫情中保障核酸检验工作,默默无闻、轮转 PCR 实验室的检验科技师李苗苗、刘锐、陶梦奇;保障医院日常诊疗,坚守医技岗位的石荣平、朱璐璐、潘若兮、许雯沁、丁家兴、付筱筱、翟书婷、汪心怡、钱宇洋……

还有时刻在后方守护支援一线临床的职能伙伴刘伟峰、颜彩慧、樊想想、张东旦、姚敏、张晨阳、张军剑、蒋利、岳越……

还有,还有……

执甲冲锋 后浪奔涌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风华正茂的京医青年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们在共青团旗帜下亲口许下的誓言,以青春之我传递着力量与温暖,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后浪奔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后浪奔涌,剑指远方,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