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19
原创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距离浙大四院 3 批 242 人出征驰援上海

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这期间点点滴滴

汇聚成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人生看似很长但又很短

在这有限的人生中

我们用尽全力的争取和努力

就像当初宣誓的一样

竭尽全力解除病痛

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这是他们的方舱日记

《这片海,见证着昼夜通明的方舱》

日期:4 月 13 日

作者:浙四血液科护士 彭丽云

曾无数次幻想过,如果我偶然间成为了冲锋一线的守卫者,我会变成什么样?

是披上白色战甲的无畏,还是面对敌军骤然的惊惘?而这一切,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切给了我答案。

行程的大巴驶入上海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当下的前所未闻:

这座繁华的国际都市变得安静,高速公路没有了往日的繁忙,城区的街道变成了暗哑的模样,就连本该车马喧嚷的南浦大桥也变成了两条空荡荡的平行线,眼前的一切都在寥寥对我们静静地诉说... ...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刚到酒店的那个下午,父母很快打来了电话,刚做完化疗的外公也在电话里一再询问情况,刚学会使用微信不久的爷爷奶奶也不熟练地点开了视频通话,一遍遍叮嘱......

一不小心,又成为了他们放不下心的孩子。我告诉他们,这里后方保障充足,防护条件齐全,队伍专业,会保护好自己,放心吧... ...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很快,我们队伍进入了作战状态。

刚进舱的那几天,同行的战友因为层层防护的密闭性起了湿疹,瘙痒难耐;

在舱里工作的时候,我看着一个个萌妹子们都化身「变形金刚」;

在需要我们的不同场地、不同时刻变化成「通讯员」、「搬运工」,有的甚至化身为「司机」... ... 我们在同一处被不同地需要着。

而在患者面前,我们又变身成为一名「心理疏导者」,安抚着病人们对病毒带来一系列困扰的惴惴不安。

舱里,有年迈的老奶奶给我们颤颤巍巍地送来了橘子;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有年轻的志愿者笑着同我们一起作战以减轻我们的负担;

有玩耍的小朋友为我们画上他们眼中可爱的「大白」,并用水彩笔写下了一句句稚嫩的「谢谢」... ...

工作结束下来,摘下口罩,每个人的脸上都印上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不曾长痘的人也因闷出一颗颗红红的大痘,我们都开玩笑说:这下回去大家可要好好敷面膜了。

逼近三十度的高温,使队里的部分队员已经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而领队也在一遍一遍的叮嘱着我们一旦有任何不适,立即出舱,毕竟,照顾不好自己也无法照顾好别人。

来回时长三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每天都在考验着队员们的耐性,越来越火辣辣的太阳使得本就缺乏的水分蒸发得更加急速,因此,就连通勤路上也变成了一道考验,通勤也变得「毫不留情」。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临港方舱恰好面对着大海,这里海港。也因此不仅见证着海上的游轮,也见证着昼夜通明的方舱。

大白和志愿者以及舱里上万名病患成了这个海边故事的谱写者。船只尚未靠岸,战斗还在继续,海岸线的故事也在这里一天天被延长... ...

《春江雨落夜,临港夜行人》

日期:4 月 13 日

作者:浙四儿科护士 刘红妹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不知不觉间来到上海已经 10 天了。日子那么长又那么短,还记得第一天到来时的惶惑与不安,10 天后的现在,我们开始变得从容,开始习惯了这样的星夜赶路,开始习惯了这样的昼夜更迭。

唯一不同的是,10 天后,上海在晴了许多天以后,仿若积累了许久的郁结一下子宣泄于口,痛痛快快的下了一场大雨,大片大片的雨敲打着酒店的房顶屋檐地面,在无声的困扰着即将出行的我们。

23:00 起床洗漱,例行吃一些准备好的干粮,有生之年,在自主意识充分清醒的状态下,像很多同事一样,穿上拉拉裤,就像我 9 个月大的儿子一样。哪怕,下班回来之后它仍是干的。我想,这大约就是我和他最大的区别了吧。

成年人的倔强让我选择上班前少喝水,上班时九个十个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让我可以等到结束工作回酒店再解决。但是,我们依然不敢赌,不敢赌那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23:30 出门,风有些大,门口的树在雨声中哗哗作响,手机手电筒的光亮撑起帐篷的一角,走过污染帐篷清洁帐篷,换衣换鞋,出来之后发现司机师傅很贴心已经将车倒停在了离酒店门口很近的地方,他们的体贴总是那么贴心,就像有些感动,总是那么猝不及防。

23:50 分,凤琪小可爱满脸委屈的出现了,因为她走了和我一样的路,只是我比她幸运,我没穿袜子还套了鞋套。

23:57 我们出发。和这恼人的雨不一样,同事们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我们聊三餐,聊日常,聊家乡,也聊四季。唯一比较担心的反倒是想到这个天气如果收病人,病人的安全无法保障。

在清洁区换好防护服,我们还穿上了紫色的小雨披,长筒的鞋套,前所未有的严丝合缝,踩着雨啪嗒啪嗒的走着,好像一队摇摇晃晃学走路的小鸭子。                           

走进方舱,迎接我们的一阵安眠,清点物品、交接班、巡视、打印核酸标签、核对出院……看天渐明,等雨转停。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等到下一班交接班。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外面雨还在下,淅淅沥沥的,但是已然小了;外面的太阳还未完全升起,但是地平线早已泛起亮白;就像静默了这么多天的上海,终将会迎来春暖花开车水马龙。

结束交接班,我们再一次穿起小雨披,啪嗒、啪嗒、啪嗒,踏上归程,仿若,我们从未来过。

《你认得了所有人,除了我》

日期:4 月 16 日

作者:浙四儿科护士 刘红妹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2021 年 7 月 13 日,在阵痛了十几个小时之后迎来了你的降生。伴随着产假的结束,妈妈终还是哭着离开远走。也曾辗转反侧彻夜不眠,也曾哭着睡去又醒来,习惯了每天下班后视频连线,看着镜头对面的你,似乎所有的疲惫尽扫而空。

11 月 16 日,我不得不离开你的时候,你才 4 个月,甚至都还没有学会翻身。11 月 29 日,你开始认人,看不到奶奶就要哼哼唧唧,妈妈高兴你又长大了一点,可是同时我开始陷入恐慌,你开始认人了,可惜,认得的那个人却不是我,你认得了所有人,除了我。然后,那天晚上,妈妈哭了一夜。

12 月 16 日,你开始吃辅食,奶奶说,吃得到处都是,但是你很开心,一直拍拍手。

12 月 24 日,你长出了第一颗小白牙;1 月 11 日,长出了第二颗;

1 月 27 日,你终于学会了翻身,嘿呦嘿呦卖力又偷懒的样子让我笑出了泪……

再往后,你就学会了坐,学会了爬,到了现在开始在学步车里满屋子乱晃;你开始长了第三颗、第四颗、…第十颗牙;你开始吃蔬菜吃水果到现在吃饭;你开始变得缠人,睡觉找奶奶,玩闹找爷爷,醒来就翻滚;你开始出门晒太阳、湖边玩水、树旁摘花;奶奶说你很乖,你很皮,你很贪玩,你不喜睡觉,你吃的很多;你在镜头的那边一天天长大,逐渐变得陌生又熟悉。

3 月 30 日,距离妈妈回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妈妈接到了领导的电话,说上海疫情爆发,医院人手不足,问我能否去支援上海。那一瞬间,我其实犹豫了,你尚且不足 9 月,妈妈却已经四个多月不曾见你,妈妈只是很想抱抱你,妈妈很怕,怕你不肯让我抱,怕你不认识我,怕你怪我离开你那么久。电话两端是长久的静默,我在犹豫,她在等。

儿子,原谅妈妈,我大抵上是天底下最狠心的妈妈了吧,我选择了去上海,对不起,我的孩子。

可是,妈妈在职一天,就还是医院的一名员工;妈妈身上穿着的工作服,是无数人愿意相信的岗位。

在其位谋其政,这份职业是有生命的,从业 8 年,妈妈看尽人生冷暖悲欢离合,他们敬我、爱我、相信我,我须投桃以李才不枉这份敬与爱。

入职宣誓、入党宣言,这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大丈夫立世,当以有用之身,做有用之事,妈妈虽是小女子,却也该践行此道。

但是说到底,妈妈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唯独对不起你。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妈妈愿意为了这场浩劫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生无悔。待到春暖花开,上海疫情退去,妈妈必定回来陪你长大。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我亲爱的小孩,耐心等妈妈归来,陪你玩陪你闹看你哭看你笑;亲爱的小孩,耐心等妈妈归来,妈妈陪着你,太阳升起到落日黄昏。

——惟愿吾儿安与乐

突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人

日期:4 月 15 日

作者:浙四外科三病区护士长项琳琳

上海,之于我的印象,是红墙旁、穿着旗袍撑着油伞风姿卓越的女子;是欢声笑语、让人向往的迪士尼乐园;是雨夜黄浦江旁雷电劈到东方明珠上的瞬间灿烂;是我儿子口中馋得流口水的灌汤小笼包。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3 月一直在杭州进修,进修的最后一天,得知上海需要支援,我想,或许我应该让我的人生变得更丰满。于是一边报名,一边询问家人意见。收到的回答是:去吧,如果是我,我也一定会去的!/ 虽然担心不安全,但是还是支持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奥密克戎的高风险传播特点让我担忧,不过回头一想,在抗疫老将陈院长和领导们严谨作风的带领下,我们一定是周全的。

临行前,我带上「娘家人」给准备的满满一箱防疫、生活物资和儿子送我的「幸运发圈」(一个不知道他哪里来的,但是闪闪的、很是漂亮的发圈),带着徐书记张主任和好友的祝福和叮咛,出发了。我知道这一战一定不容易,但是意义非凡,对于上海人民、对于浙江三队、对于我,都是如此。

我们所在的临港方舱,在一个毗邻风车湾和跨海大桥的地方。海风徐徐,红白相间的大仓库,不能说不是一个浪漫之地。方舱距离驻地较远,车程加工作时间来回约 8 小时,按要求,出了房门不能就吃喝拉撒,于是很多人违背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咬牙坚持工作着。从一腔热血的懵懂,再到体会到真实工作后的艰辛与坚持,各种想法在我们的内心冲撞。

在「出了房门全当污染区」的思想指引下,队员们随身携带酒精喷瓶,像极了谍战片中搜捕逃犯推开门先飚两枪的场景。舱内工作不易,随我们一起战斗的还有志愿者们,他们是我们的左臂右膀。

黎明之前 守护心中的光:半个月了,这是来自浙大四院方舱护士的抗疫日记

医疗队管理组、护理小队,每天都会召开会议,汇报各部门工作,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管理思路清晰,有底线意识,抓重点,同时兼顾细节,后勤保障全面到位。这对我们年轻管理者来说,也是学习到了很多。

抗疫一周,老院长和志超百忙之中抽空带着一车从大义乌拉来的、还热乎的物资,来看我们小四人时,很开心很感动,陈院长就像老父亲一般语重心长: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你们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我相信,这十几天的经历,一定会让你们成长得更快。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我相信,我们这代人,在疫情的突袭之下,不被打倒,便会成长得更快、更强壮!

我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