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18
原创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5000,7000,12000,16000,19660,20398,一串串数字是上海疫情扩散的反应,背后是全国援沪大白不计代价的付出,是全体医务人员守土尽责的使命和担当。

其中江苏援沪医疗队是规模最大的一支,淮安分队一直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我们「苏」战「苏」决小队就像特种部队一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战斗,短短几天时间,我们用咽拭子丈量着大上海。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我们小队来自淮安市第一人医院,包括:蒋丽丽、杨璐、张海洋、蒋超、安坤 5 个人。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家人的牵挂和默默的支持,有直面新冠病毒感染的担心、离开孩子的担忧、夫妻分离的思念。

但因为有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共赴国难,加入到上海疫情保卫战。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为了不给上海政府、人民添麻烦,淮安医疗队战斗在上海,住在南通启东,每天路上来回时间要 5 个小时,路途的奔波已经让大家疲惫不堪,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任务,大家需要早早准备,有时 3 点左右就要准备好,戴 N95 口罩,穿隔离服,戴手套,防护面屏。全副装备后坐在闷热的车里,其中滋味难以用言语表达,那时候深刻感受到自由呼吸的可贵。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在出发前,大家虽然做好了艰苦战斗的准备,但来到疫情前线,工作的强度远远超过了生理极限。全副武装工作时间超过 12 小时,在工作中随时可能面对确诊、疑似、密接患者,感染新冠风险非常高,期间一直不断重复着消毒、采样的动作,丝毫没有停歇,因为都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信念,因此我们一直在负重前行。

团结一心,团结友爱是我们小队的指导思想。在穿脱隔离服的时候我们相互监督,互帮互助,确保大家安全,健健康康来,安安全全回。

战斗过程中,我们团结协作,因地制宜的发明了一机两采法及一机两队法,让我们的采样效率明显提升,从原来每小时 200 人次左右,到现在的 360 人次。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我在负担采样任务的同时,还承担驻地医疗队员的健康,建立驻地医疗队员基础健康信息库,为医疗队员充分准备急救药物及常见药物,先后处理队员出现的各种病症,有急性胃肠炎、荨麻疹、皮肤过敏、碱中毒等。

同时和社区工作者、小区居民团结合作,克服种种困难,进入封控楼入户采样,圆满完成艰巨的采样任务。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援沪日记:记战斗在上海疫情重灾区的「苏」战「苏」决小队

工作过程中,我们有收到居民小朋友亲手绘制的红花,听着他用稚嫩的声音说着谢谢,内心汹涌澎湃,为了孩子以后能自由的生活,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我们还受到了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收到最多的是一句句真诚的谢谢,也有深深的鞠躬,还有微信、抖音等看到的真挚的感谢。接下来将继续听从组织召唤,辗转阵地,为早日实现「清零」继续奋战着。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短暂的,我们终将战胜困难,打赢上海疫情保卫战,卫我中华。苏沪同心,心手相牵,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同守沪。期待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换个身份,再到我们战斗过的地方,看没来得及欣赏的风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