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4-01
原创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近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与急诊科通力合作,顺利实施 ECPR(体外心肺复苏),成功将一名心跳骤停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临桂新区的楚先生 3 月 3 日那天感到周身乏力,并且症状持续加重,伴有呼吸困难。第二天天亮后,家人赶紧开车将他送往医院,途中楚先生病情继续恶化。

到达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时,楚先生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急诊内科刘世洁副主任医师、庞城锴住院医师快速评估了他的病情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同时紧急进行相关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呼吸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症。

医护人员立即予以纠酸、补钾、扩容、呼吸支持等一系列治疗。经过初步急诊处理,楚先生的情况有所好转,意识恢复。

但病情的多变令人猝不及防。当抢救室的医护人员刚想喘口气时,楚先生就突发室颤!

注释:室颤是心室肌极快速地、完全不能协调地收缩运动,此时心室已不能进行机械性收缩,不能完成泵血的功能,为功能性心脏停跳,属于致死性心律失常!

患者出现室颤后,抢救室的医护人员立即对他进行除颤,同时辅以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静脉推注。

除颤后,患者可短暂恢复窦性心律,但难以维持。由于患者心跳骤停,反复室颤,胸外按压、多次除颤仍无法恢复自主心律,抢救室医生赶紧呼叫院内急救小组进行会诊。

急诊科准备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也纷纷主动参与到抢救工作中。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戴春光主治医师接到急救电话,马上赶到急诊科评估患者后,决定立刻启动 ECPR, 并通知科室 ECMO 团队做好实施 ECPR 准备。

ECMO 团队成员在 3 分钟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设备到达抢救现场。仅仅 20 分钟,ECMO 团队就完成了 ECMO 的穿刺置管、预充、连接,随后患者体内暗黑的血液被引出,经过 ECMO 机器人工膜肺氧合后变为鲜红的血液再输回患者体内……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多学科医护人员合作抢救患者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多学科医护人员合作抢救患者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患者被转运到重症医学科一病区监护治疗

ECMO 运转 30 分钟左右,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全身花斑消退,四肢有轻微的活动,对疼痛刺激也有了反应。看到这些,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后,患者转送到重症医学科(ICU)一病区进行监护治疗。

至此,患者虽然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接下来依然要面临着重重难关。ECMO 只是支持手段,重要的是后续管理维护和对原发病的合理治疗。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ECMO 团队迅速制定和落实治疗方案。主管医生戴春光和韩利坤医生不敢有丝毫松懈,紧盯患者病情变化,一夜无眠,直到第二天患者病情稳定,才敢放心去值班室休息。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目前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经过 3 天的 ECMO 支持,患者于 3 月 7 日顺利撤离 ECMO,3 月 10 日撤离呼吸机,目前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 ECMO 相关并发症。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钟荣介绍,楚先生能够起死回生,得益于院内急救团队快速响应,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强强联合、密切合作,医生及时识别病情,快速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 (ECPR);得益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认真、负责、细致的诊疗和护理。

知识小课堂

ECMO(体外膜肺氧合): 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人工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期间心脏和肺可得到充分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号称挽救危重患者的 「 终极武器 」。

CCPR(传统心肺复苏): 是心脏骤停治疗的基本手段,目前国内统计数据显示,院外 CCPR 生存率为 8-10%,院内 CCPR 生存率为 15-17%。

ECPR(体外心肺复苏术): 在潜在的、可逆病因能够祛除的前提下,对已使用传统心肺复苏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跳骤停而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提供暂时的循环及氧合支持技术。目前 ECPR 生存率为 20-40%。

ECPR(体外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跳骤停经常规 CPR 抢救持续 10-20 min 仍未能恢复有效自主循环,且无 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禁忌证时,可立刻启动体外辅助心肺复苏(ECPR)抢救流程。

桂医附院 ECMO 团队快速反应实施体外心肺复苏术,成功救治心跳骤停患者
ECMO 机器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