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18
原创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记慢乙肝患者 20 年抗病毒之路

小张今年 42 岁,14 岁时体检发现了乙肝病毒感染。2002 年,22 岁的小张因为发现肝功能异常,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至今已经有 20 年的抗病毒「战斗」经历。

2002 年,小张在医生指导下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正值青春年少的小张,苦于天天吃药,在复查 1 年肝功能正常后,悄悄停用了「拉米夫定」的治疗。

因为自己觉得没有明显不适,以后也未定期复查。2009 年,小张正准备构建自己的小家庭,去医院体检时又发现肝功能异常,HBV-DNA(乙肝病毒 DNA)水平明显升高,影像学提示肝回声增粗。这时小张意识到肝脏又出问题了,立即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就诊。

接诊的医师是肝病科关玉娟主任,关主任建议小张做一次肝活检,了解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小张考虑后答应了,完成肝活检后,肝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G3S2(炎症程度 3 级中度,纤维化程度 2 级轻度)。关主任告诉小张,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 2009 年 5 月小张开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 a-2b 治疗,治疗了近 10 个月,治疗期间肝功能仍异常,HBV-DNA 下降不显著。

考虑治疗效果欠佳,而且小张和爱人想生育小孩,关主任建议小张停用干扰素,改用护肝治疗,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停药半年后,小张和爱人顺利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2010 年 11 月小张在关主任的建议下开始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恢复了正常,HBV-DNA 也持续阴性,小张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达到慢乙肝的基本治疗目标。

小张在关主任的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经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2018 年 10 月,关主任发现小张的 HBV-DNA 持续测不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逐渐下降至 239.1IU/ml,e 抗原转阴了,而且出现了 e 抗体。

关主任告诉小张,这种现象说明经过长期的核苷类药抗病毒治疗,HBV-DNA 复制被长期抑制,身体被乙肝病毒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在恢复。这时候如果联合免疫调节药物,可能让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从而清除乙肝表面抗原,获到临床治愈(乙肝表面抗原阴转、HBV-DNA 阴性、肝功能正常)。关主任建议小张加入珠峰项目,调整抗病毒方案为恩替卡韦+聚乙二醇 a-2b 干扰素 180ug 联合抗病毒治疗。

以下是小张接受治疗期间的部分检查结果: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记慢乙肝患者 20 年抗病毒之路

治疗后 36 周,HBV-DNA 测不出,HBsAg<0.05IU/ML 转阴了,HBV-pgRNA 阴性。为了防止复发,关主任建议小张继续接受治疗。治疗 48 周复查,小张复查 HBsAg 仍阴性,HBsAb(乙肝表面抗体,是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也是阴性。此时,关主任建议小张同时接种乙肝疫苗,每两周 1 次,促使乙肝表面抗体产生。

治疗 60 周时,小张检查 HBsAb 产生了,达到 112IU/ml,治疗 72 周时再次复查 HBsAb 达到 150.2IU/ml。小张再次接受了肝活检,肝组织病理提示 G2S1,肝组织学也得到显著改善。小张的抗病毒治疗成功了,停用了干扰素和恩替卡韦,获得了临床治愈。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记慢乙肝患者 20 年抗病毒之路

此时,小张已经历了 20 年的抗病毒治疗之路,成功地「摘掉」了乙肝的帽子。由于小张正视了自己的病情,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和坚持治疗。在关主任的建议下加入珠峰项目,抓住了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最终达到临床治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