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2-16
原创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心血管外科 2021 年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跻身全球前 20

近日,Hanson 临床科研发布了《心外科 2021 年发表的 SCI 论文大数据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发表质量和论文被引用数量等各项指标均跻身全国前列。其中在心外科研究最活跃机构发表论文数量排名中位居中国第 11 位,全球第 20 位;心外科领域最活跃学者排名中,闫炀教授位居全国第 5 名。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Hanson 临床科研分享成立于 2016 年 3 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 5 名资深临床科研人员发起,旨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SCI 期刊投稿趋势,以及活跃的学术机构和医生科学家群体。

据统计,2021 年全球心外科共发表了 17771 篇 Medline 收录论文,其中中国发表论文 2993 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表心外科学领域 SCI 论文最多的五家医院分别为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论文数量排名前五的中国医院为阜外医院(102 篇)、 北京安贞医院(87 篇)、 华西医院 (72 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69 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67 篇),一附院心外科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中国第 11 位,全球第 20 位。

在中国的心外科研究最活跃的学者及其关系网分析中,心外科闫炀教授 2021 年共发表 SCI 论文 11 篇,总影响因子 72.5,排名全国第五,被赞为全球视野的领军人物之一和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两年,心血管外科在闫炀主任的带领下,坚持临床科研两手抓,技术上创新突破,科研方面稳扎稳打,在国际顶级行业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其中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发表冠状动脉瘤诊疗相关论文 1 篇,并被选为当期「亮点」(Flashlight),影响因子为 29.98;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临床心脏电生理诊疗相关论文 2 篇,最高影响因子为 21.87,2021 年题为「在罕见心腔血管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一文被「欧洲心脏杂志」子刊接收,并获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官网推荐。

肝星状细胞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肝胆外科刘青光教授研究团队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所(Horme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Ningling Kang 教授研究团队以及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胃肠研究室(GI Research Unit, Mayo Clinic)Vijay H. Shah 教授研究团队长期共同合作,创新性的发现 PD-L1 通过调节 TGFβ受体 I(TβRI)和 TβRII 促进肝星状细胞转变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期刊影响因子 9.423,五年影响因子 10.394,论文题目为《PD-L1 通过对 TGF-β受体 I 和 II 有选择性的不同机制促进肝星状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活化》(PD-L1 promotes myofibroblastic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by distinct mechanisms selective for TGF-β receptor I versus II)。一附院肝胆外科孙联康博士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刘青光教授和涂康生副研究员为参与作者,VijayH.Shah 教授与 NinglingKang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分子事件有关,还受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肝脏肿瘤微环境成分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在健康肝脏中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当受到肿瘤细胞刺激时其转变成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TGFβ是一个公认强有力诱导肝星状细胞转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分子 PD-L1 通常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上表达,而 PD-L1 的受体 PD-1 主要在 T 细胞上表达。该研究发现 PD-L1 可以与 TβRII 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可以阻止 TβRII 被溶酶体降解。PD-L1 还可以和 TβRI mRNA 结合,从而保护 TβRI mRNA 不会被 RNA exosome complex 降解。RNA-seq 结果发现 PD-L1 促进肝星状细胞表达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和许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因子。另外,该研究还建立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缺失 PD-L1 的转基因小鼠,通过把胆管癌细胞移植到这些小鼠的肝脏,发现肝星状细胞特异性缺失 PD-L1 后,胆管癌在小鼠肝内的生长明显受限。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医工交叉再获突破!

李徐奇团队在外科术后腹腔粘连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Acta Biomaterialia》2022 年首刊以 Article 形式在线发表普通外科李徐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 combination of hybrid polydopamine-human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hyaluronate for the efficient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adhesion formation」。Acta Biomaterialia 为 Elsevier 旗下的生物材料领域顶级期刊之一,中科院和 JCR 分区均为一区,目前即时影响因子已经超过 10,预计 2022 年影响因子 12 以上。

术后腹腔粘连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个及其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目前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带来诸多严重问题,如女性不育症,肠梗阻,术后腹、盆部疼痛,再次手术困难等。虽然术后腹腔粘连的研究一直不曾停止,但是至今尚未找到效果可靠且副作用少的药物,寻找理想的预防腹腔粘连的方法仍是当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 2016 年起,李徐奇团队开始探索腹膜间皮细胞参与腹腔粘连的作用机制。团队发现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间皮细胞有潜在的有丝分裂原活性,并利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装载 KGF 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在屏障隔离受损腹膜的同时早期重建完整的间皮细胞层。基于前期研究,李徐奇团队与徐州医科大学药学专家刘瑞林教授合作,历遍若干种可能方法的尝试,制备了一种可包被 KGF 的贻贝蛋白仿生纳米自主装颗粒,当其装载入透明质酸钠凝胶后,可显著提高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效果。该复合凝胶在体内始终为半流体形式,有利于其在体内随体位变化时充分作用于腹膜表面,避免受损腹膜表面间直接接触。更关键的是,该复合凝胶具有酸响应和酶响应的「半智能化」控释 KGF 能力,腹膜受损后的微环境炎症反应和缺氧引发细胞生境 pH 值下降,刺激持续且平缓地 KGF 释放,从而持续地促进损伤腹膜间皮细胞层有序再生修复。这种方法在预防外科常见并发症术后腹腔粘连上展现了优良的运用前景。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论文的两位共同第一作者分别是为一附院普通外科的魏光兵副主任医师和 2020 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王子君同学。通讯作者为李徐奇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共同通讯作者是徐州医科大学刘瑞林副教授。研究依托一附院人才高地实验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交大校基金项目资助。

新春开门红,科研添新彩:西安交大一附院多领域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