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1-24
原创

华西广安医院:「巴掌姑娘」历险记

2021 年 11 月 20 日,一对「巴掌姑娘」诞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新生儿科。

清晨,新生儿科接到产科病房电话通知,有一对胎龄只有 30+2 周的双胞胎即将出生,母亲有妊娠合并贫血、低钾、感染、胎膜早破等多种高危因素,情况十分危急。

接到通知后,新生儿科副主任刘翠兰和护士长邹红英第一时间组织医护骨干成立救治小组,准备好氧气、心电监护、复苏球囊、喉镜、气管导管等设备,并预热好辐射台和暖箱。

在充足的准备下,整个生产过程有惊无险。早上七点多,新生儿团队迎来了这对双胞胎姐妹。

姐妹俩胎龄仅有 30 周左右,出生时体重分别只有 1.21 公斤、1.23 公斤,各个器官都发育不成熟。皮肤薄如蝉翼,轻微的触碰都可能造成皮肤的破损;血管细如发丝,静脉通道建立艰难;脑组织结构、神经系统发育均不成熟,易发生颅内出血;肺部肺泡及肺微血管发育不成熟,无法支持呼吸;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一系列的致命问题围绕着两位可爱的宝宝,看着身体只有巴掌大小,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的早产宝宝,医护人员明白,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

救治小组立即将双胞胎送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给予保护性隔离并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和诊疗计划,为她们进行严格的皮肤、体温、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系统的个体化管理,药物剂量和液体量按毫克计算,做到最精细化的管理,24 小时不间断重症监护,并多次进行全科医护病例讨论和大查房。

呼吸,是她们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在呼吸系统尚未建立正常功能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等状况接踵而至,她们的呼吸只能依赖呼吸机,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安排了医生严密观察,时刻根据宝宝的血氧及肺部病变情况进行调整,同时给予抗感染、兴奋呼吸中枢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确保孩子能顺利脱机。

喂养,是第二个难关。因为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容易并发腹胀、喂养不耐受、消化道感染、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甚至可能致死的并发症。在可以进行肠道喂养前,一方面医生精确计算出入量和热卡,护士运用精湛的穿刺技术保证宝宝能够通过静脉输液获取生长发育必须的能量和营养。另一方面指导妈妈正确留存母乳,早期利用珍贵的初乳进行口腔吞咽功能训练,这种方式宝宝虽然不能通过母乳摄取足够的营养,但是对于后期自身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功能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救治「巴掌姑娘」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经历了呼吸、感染、出血,到黄疸、喂养不耐受、贫血等,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每一关的度过,都离不开新生儿科每一位医护人员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无微不至的爱与呵护。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这对姐妹花终于顺利度过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奶量已经从最初的每次 0.5 毫升逐渐增加到 40 毫升,体重也增长到 1.82 公斤。两个小家伙一点一点地适应着外界的环境,终于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相聚了。

主管医生魏医生犹记得,一个月多前和孩子爸爸沟通病情时,孩子爸爸幽幽的叹气声,如今看到两个可爱的宝宝,爸爸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相信两个坚强的小生命扛过了最寒冷的冬季,终将迎来最温暖的春天。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要比正常宝宝面对的挑战更多,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救治难度就越大,精细化治疗要求也越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高,成活几率也越小,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精进,如今救治存活的早产儿越来越多。

作为广安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华西广安医院每年收治的早产儿达 500 例以上,据医护团队的随访观察,这些宝宝后期都能健康成长。此次胎龄 30 周双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充分显示了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对早产儿救治的能力和水平。每一位小天使的到来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愿所有小天使都能平安成长。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