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1-14
原创

28 岁小伙心上「埋雷」 亚心医生不开刀精准「拆弹」

三年前先行实施颅内肿瘤手术,遗留下暂未处理的「心」病;三年后顺利实施心脏介入手术,巨大窦瘤破裂处成功被封堵。借助三维医学重建技术,28 岁的小姜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不开刀精准拆除了埋藏心里已久的「炸弹」,迎来人生新转机。

28 岁小伙心上「埋雷」  亚心医生不开刀精准「拆弹」
沈群山主任与小姜亲切握手

心脏问题三年未及时处理

2018 年,小姜因颅内肿瘤住院治疗,在做完一系列术前检查后发现,他同时还有主动脉无冠窦瘤破入右房问题。当时考虑到颅内肿瘤对生命危害性更大,医生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小姜的颅内肿瘤问题,于是先行实施了颅脑胶质瘤切除术。

术后三年,小姜的颅内肿瘤一直未复发,但心脏问题却日渐显现。「体力一天不如一天,稍微活动量大一点就感觉心要跳出来了。」痛苦不已的小姜随后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求诊。小姜的心脏超声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由于先天性主动脉窦发育不良,导致其不知是何时发生的破裂,当发现时破入右房的破口达 7 mm,同时伴有主动脉瓣中度返流,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三维重建让手术更加精准

据悉,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常规均行外科手术,但小姜病情极为特殊,既往有颅内肿瘤病史,若行外科手术有导致肿瘤扩散以及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相比较而言,介入封堵手术不需要全麻和体外循环,并且恢复快,更适合于小姜,但也存在一定难度。

主动脉窦瘤距离瓣叶及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较近,且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破口往往很大,常规封堵器不一定能堵得上,因此也被视为常规先心介入封堵的雷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沈群山主任表示:「小姜很幸运,其破裂的主动脉窦位于无冠窦处,借助进一步检查对介入封堵的可行性进行精确评估,手术还是有还成功的机会。」

28 岁小伙心上「埋雷」  亚心医生不开刀精准「拆弹」
小姜的无冠窦瘤破口处在三维医学重建下的示意图

为了解小姜的窦瘤破口大小以及与主动脉瓣叶、冠状动脉、三尖瓣的关系,预估手术的可行性,沈群山主任团队利用三维医学重建心脏的空间形态,对小姜的病情进行细致分析和准确研判,从而选择出更加匹配他的封堵器型号。重建后测量的窦瘤破口比超声测量的更大,达到了 10 mm,沈群山主任决定按计划为小姜实施介入封堵术。

整场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沈群山主任从小姜大腿根部插入两根血管鞘,在血管鞘内操作,术前的精确准备为手术带来极大便利,术中过程与术前预判完全一致。沈群山主任使用 22 mm 的封堵器成功地封堵住了破口,术后造影及心脏彩超提示无残余分流,且未影响到主动脉瓣,术后主动脉瓣返流程度相较术前并无加重。小姜手术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日常活动良好,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28 岁小伙心上「埋雷」  亚心医生不开刀精准「拆弹」
术前检查肺血多、全心增大(左),术后复查肺血减少、肺野清晰、心影缩小(右)

主动脉窦瘤破裂应尽早手术

沈群山主任介绍,主动脉窦瘤破裂又称为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局部组织薄弱形成瘤样膨出,在用力、感染等诱因下发生破裂。破裂多见于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单纯性窦瘤破裂更少见,发生率在先心病中占比不足 0.1%。窦瘤破裂根据破口大小、破入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当破入右侧心腔时,因主动脉与右心之间压差大,引起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增多,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治疗。多数患者会出现劳力性气喘、咳嗽等急性心功能不全表现,有外科急诊手术指征。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封堵为该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再加上三维医学重建技术的运用,可在复杂心脏手术前重建心脏模型,体外模拟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实现精准医疗,为先心病患者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