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28
原创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麻醉医生「解锁」新技能

国内的医护分工不同,医生不需要为患儿抽血,而因为管理方式不同,林登医院的儿科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抽血检查和静脉输液都是由医生来完成。于是,作为援外队员和资深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刘平,「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协助儿科医生为他们抽血有困难的患儿抽血,特别是早产儿的小患者们穿刺。然而,与其说是「解锁」,倒不如说就是「实施」这项技能,因为麻醉医生本身对血管解剖便是了然于心,担当儿科的神奇穿刺手更是胸有成竹。

一个休息日,刘平在驻地正准备吃午饭,队长徐红艳急匆匆地告诉他,接到医院新生儿科值班医生电话,说是 30+周的早产儿黄疸加重了,抽血怎么也抽不到。「虽然我在国内没有做这项工作,但是我有丰富的血管解剖学知识,不然我们去试试。」刘平说道。团队立即放下碗筷直奔病房。「到了病房一看,未满月的早产儿真的很小,我心里也有点忐忑。仔细消毒后,我谨慎利用解剖知识和触诊,感知股动脉(股动脉搏动基本上摸不到),小心翼翼的用最小的留置针进行穿刺,一针下去神奇见血!旁边的医生护士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有了这次的成功之后,我就成了林登小儿血管穿刺专家。」刘平说。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紧急成功插管 为转诊保驾护航

除了为患儿实施穿刺,开展急救与复苏工作是麻醉医生的重要任务。有一次,一个 35 周的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正在运用上一批援圭队员自制的 CPAP(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以改变通气和换气功能。然而,患儿病情加重,急需转诊至 2 个多小时车程的乔治敦医院,再加上路途情况多变,CPAP 又无法携带。在多次尝试换面罩吸氧失败后,团队决定由麻醉师提供技术支持,行气管插管维持血氧饱和度,从而确保患儿在转诊路上生命体征的稳定。刘平迅速地了解病情后,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选用合适的气管导管,一次性插管成功。后来了解到,这位新生患儿顺利转运到了目的医院进行了医治。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加强管理 麻醉团队带来新面貌

刘平表示,来到圭亚那,虽然有了一系列的充分准备,也能迅速融入林登医院的麻醉工作,但是真正的进入林登医院麻醉科,还是有很大的压力。就医院现状而言,其规模比常州市乡镇卫生中心略小,只有两间手术室,设备比较陈旧;没有麻醉医生,只有 4 名麻醉护士,其中一位是古巴的援助麻醉护士,其他本地的麻醉护士知识操作水平较低。面对这样的状况,刘平尽快地整理工作计划:(1)将现在使用的和闲置的医疗设备发挥到最大的价值,迅速规范麻醉护士操作规范和流程,带领四个麻醉护士保障围术期的安全;(2)尽可能发挥麻醉科在手术室外的作用;(3)在医疗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开展一些新的麻醉方式,尽可能的保障这里更多的手术的开展,尽量解决圭亚那林登地区人民的病痛,全面提升人口健康素质。有一个 4 岁只有 13 公斤的小男孩患了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到医院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很重,伴有高热合并高血象。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小幼儿插管行全身麻醉,除非转诊到首都乔治敦医院。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当班的麻醉护士向刘平汇报后,他立即查看孩子的基本病情和生命体征。「如果孩子再耽误,病情很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穿孔形成急性性腹膜炎,严重的话就会危及生命。」刘平一边想,一边在脑中形成了一系列依据就地取材的麻醉方案。「最后,我们请外科医生赶来手术,我在充分镇静该小患儿之后,使用闲置多时的 B 超机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术中镇静维持。好在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追踪随访效果也很好。」刘平说道。

林登故事——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医生:我坚信,这种付出值得!

「在林登医院工作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常常发生着这样那样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有压力,但是更有动力。因为是中国人的力量,是医疗团队的力量,让我们默默奉献着,拼尽全力帮助着。也许正是这些付出,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会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 doctors,our friends!我们医疗队的车开在圭亚那的路上,交警都会对我们敬礼,老百姓还会给我们让道指挥。这是来之不易的中圭友谊,也更让我们坚信,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的值得。」刘平感慨道。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