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08
原创

无声的「不速之客」——癌症,你到底是打哪儿来的?

在医疗水平和信息技术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全身健康,尤其对预防癌症这一话题格外关注。

许多人都在努力做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就连各种防癌小知识也信手拈来,但这些都始终无法解决大家的终极困惑:很多人年纪轻轻的,生活又很健康,为什么会被诊断出癌症呢?

到底什么是癌症?它是怎么找上门儿来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探究一二。

医学领域中的「癌」(cancer)

通常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而一般人们口中所说的「癌症」,则广泛包含了起源于上皮组织、间叶组织等在内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 1929 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 457 万例,占据全球数据的 23.7%,位居第一。癌症的逐年高发,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也让部分家庭背上了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

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如此备受关注的癌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有两种基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的周期;而抑癌基因顾名思义,主要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这两种基因是一对好搭档,在细胞内日复一日地通力合作着,人的正常生长离不开它们。

但是,一旦有致癌因素作用,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它们就控制不住细胞的「洪荒之力」了,细胞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开始无限增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细胞发生了癌变。

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导致基因产生突变的致癌因素,也就是我们最想了解的癌症的诱因。

「我常年运动、健康作息,为什么癌症会找上我?」

这或许是大多数癌症患者心中最想问的问题。

虽然截至目前,恶性肿瘤的具体病因尚未被完全了解,但我们可以将一些较为明确的、与癌症相关的影响因素大致区分为两类:

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环境污染与职业特性、天然及生物因素、慢性刺激与创伤和医源性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空气和饮食的污染、强紫外线和病毒感染、体表斑痕及溃疡、医用电离辐射等都会在不经意间提高我们的患癌几率。(文末附致癌物清单哦~)

内源性因素

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内分泌因素。这类因素主要受先天性基因特性、免疫缺陷及体内激素水平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看似健康的人群被诊断出癌症,其实这当中就有许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内源性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都说,癌症都是悄么声儿的突然就来了,一诊断就是晚期。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恶性肿瘤会因为其所在的器官、部位、发展程度不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大部分恶性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可以在患者体内悄无声息地「潜伏」很久,直到出现特异性症状时,就已经属于晚期了。

如果不幸被确诊癌症,也请不要过于担忧,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

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手段已经较前有所增加,据小编了解,在外科手术方面,除传统需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剖腹等「开大刀」形式外,现在已有了介入术、腹腔镜等,可在局部麻醉下以「开小刀」的方式消除肿瘤。

而在药物治疗方面,继传统放疗、化疗后,新型治疗手段如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得到飞速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当然,和其他疾病一样,癌症同样更提倡「预防大于治疗」,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手段来有效预防癌症呢?

两个手段,有效预防癌症

外源性因素的手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注重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以及避免长期处于有污染性或放射性的环境中等方式,来降低外源性因素带来的患癌风险。

内源性因素的手段

而内源性因素往往需要通过辅助检查来发现,现在常用的肿瘤检查手段主要包括:肿瘤标记物、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在我们每年一次的全身检查中增加一项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尽管现在癌症的患病率有逐年上涨和年轻化的趋势,但小编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谈「癌」色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癌症已经可以从重症转为慢性病,带癌生存也逐渐成为可能。不论是对于临床医生,还是对患者来说,战胜肿瘤的思路不再是简单的「根除」,活得好、活得久、生活质量更高俨然成为了现阶段的抗癌终极目标。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充分了解癌症的患病因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相信在日益精进的医疗技术加持下,患者们也会得到更大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