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30
原创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穿刺无名静脉再开生命通道

动静脉内痿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式。因此,内瘘也可以说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通道,如果生命通道闭塞导致无法透析,那么对肾衰竭患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言而喻。如果生命通道堵塞,就无路可走吗?近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肾病科挑战高难度,为内瘘闭塞的患者田阿姨(化名)实施了无名静脉穿刺皮下隧道置管,为她新建了一条生命线。

内瘘屡通屡堵,怎么办?

田阿姨患有慢性肾衰竭,在我院血透中心长期透析,为此肾病科通路小组为她作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可没过多久,田阿姨因血栓堵塞再次行了动静脉内瘘重造术。前段时间到医院透析时,医护人员发现田阿姨内瘘无法扪及搏动,急诊彩超发现,又是因为血栓再次形成,导致内瘘闭塞。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穿刺无名静脉再开生命通道
(动静脉内痿)

田阿姨有糖尿病合并肾病,血管条件差,再加上两次血栓,造成内瘘闭塞,因此不再考虑为田阿姨进行自体内瘘成形术。

但如果不尽快为田阿姨找到一条新的「生命线」,田阿姨透析就「无路可走」。

迎难而上,再开新路

肾病科主任毕伟红、副主任王婷及血管通路小组张艳玲、郑星医生紧急讨论,决定为田阿姨在颈内置入 Cuff 导管。因为田阿姨左侧刚做完颈部包块切除,通路小组打算在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结果田阿姨曾因病情危急,在右侧颈部置入临时导管进行透析,造成该侧血管狭窄,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阻碍。在田阿姨和家属的全心信赖下,通路小组尽全力迎接挑战。

道阻且艰  通路始成

两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 DSA 显影下,发现田阿姨右侧颈内静脉下端完全闭塞,尝试多次仍无法置入导管。尽管手术团队在股静脉 DSA 引导下,运用导丝开通了闭塞的血管,然而堵塞处仍无法放入导管。此时,患者及家属已经十分焦急,但是若选择成功率高的临时导管,不仅增加手术费用,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还会让田阿姨再次面临手术抉择,增加田阿姨的心理负担。

张艳玲医生与郑星医生当机立断,放弃颈内静脉,决定从无名静脉穿刺,建立新的血管通路。 无名静脉前有骨骼遮挡,左右有大动脉接近,而且由于位置深,穿刺时若误入大动脉,容易大出血,届时必须开胸手术。另外,穿刺位置离肺也很近,穿刺不慎容易出现气胸,因此基本上没有人会从此处置入透析导管。顶着极大的压力,两位医生立即与家属沟通,详细讲解手术过程中的风险点。

手术室里,两位医生及手术团队配合默契,完美绕开各种风险点,精准地穿刺田阿姨无名静脉,置入半永久性 cuff 导管。1 个小时、2 个小时……历经 3 个小时的手术,田阿姨的「生命通路」最终成功打开!术后造影显示导管位置正常,田阿姨生命体征正常。

知识链接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穿刺无名静脉再开生命通道

什么是血管通路?

对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来说,血液透析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血液透析就是把患者的血引出来,用机器把血液输送到「人工肾」(即透析器)里面,对血液进行过滤,去除血中代谢废物、毒物和多余的水分,再把净化过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穿刺无名静脉再开生命通道

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患者的血从一根管子中出来,经过「人工肾」后再从另一根管子输回去,这样的循环通路其实就叫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内瘘两种类型。中心静脉置管包括临时性置管和半永久性皮下隧道置管,动静脉内瘘包括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

长期血透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来说,带 Cuff(涤纶环) 的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则是较好的选择。

比如像田阿姨这种血管条件不好,容易形成血栓的患者来说,带 Cuff(涤纶环) 的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具有独特的 cuff 结构,还有长达 10 多厘米的皮下隧道,让导管与皮肤紧密相连,在降低感染几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出血风险,且不容易出现位置移动及弯折等情况,即便有血栓,cuff 导管也可以泵溶栓剂。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