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0-08
原创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还记得上个月那位胸椎脊髓里长了血管瘤的 21 岁女孩吗?小颖在 18 岁时被查出长了个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在胸椎脊髓内,万一手术不当,很可能造成高位截瘫,因此她去过的几家医院都建议保守治疗。

还记得上个月那位胸椎脊髓里长了血管瘤的 21 岁女孩吗?

小颖在 18 岁时被查出长了个海绵状血管瘤。病变在胸椎脊髓内,万一手术不当,很可能造成高位截瘫,因此她去过的几家医院都建议保守治疗。

3 年来她小心翼翼生活不敢大幅运动,生怕有出血危险。幸运的是,在我院神经外科鲍遇海教授精妙的手术下,成功为她拆除了这颗「定时炸弹」。

无独有偶,小颖出院后,我们又接诊了另外一例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这次患者是一名 39 岁的男性,也是一个 16 个月孩子的父亲。

更可怕的是,他的血管瘤在更凶险的颈椎脊髓内,并且严重出血了。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颈椎脊髓内血管瘤严重出血

以下文字根据患者妻子采访整理

今年 9 月 2 日,是我和我先生恋爱 20 周年纪念日,我们本计划要好好庆祝一番。但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在医院和死神一起度过。

晴天霹雳丨「他会死吗?」

8 月 16 日早上,我先生左肩胀痛,左手无力。

他跟我打趣说肯定是抱小孩时间太长太辛苦了。我说你想偷懒的借口就是多。心里想,最近他确实累,得让他好好休息。

8 月 19 日中午,我先生上洗手间时左腿无力,走路失衡。

我觉得不对劲要陪他去医院,他让我和孩子在家好好休息,自己去了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可没想到经过一系列检查,他在神经外科住院了,诊断发病原因可能在脊髓。

那个晚上我辗转反侧,他发信息安慰我:老婆你别担心,不用过来,我应该过几天就回去了。

8 月 20 日一大早,我实在放心不下,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却听到了最坏的消息。

我到的时候病床上没人,护士说他去检查了。有个医生敲门进来,问我是不是家属,想和我交待一下我先生的病情。我努力保持镇定,只听到「脊髓病变,发展极快……病情很难控制,他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眼泪不受控制,声音也在发抖,问:「他会死吗?」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患者妻子

在病房里,有个话题医生必须和病人或家属谈清楚,那就是对疾病的预期。医生会说明两个情况:

一是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病情分析——「脊髓内出血严重,他有生命危险,照病情发展的速度即使挽回生命也有可能高位截瘫。」

二是信心和希望——「我们有鲍遇海教授带领下最专业的神外团队和国内顶尖的神经外科专用复合手术室,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挽回他的生命并尽可能保留术后生理功能。」

重见曙光丨「一切都在好起来。」

8 月 21 日到 8 月 23 日

我先生的病情在加速进展,四肢功能逐渐丧失。我能感受到他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了。但我一直鼓励他,告诉他没有多严重,做完手术就会好了。神经外科的医生们也在反复会诊,有时候夜很深了,我还看见会议室亮着灯,医生们忙碌地进出。

8 月 24 日

下午 18 点,我先生被送进手术间,我握住他的手叫他加油。在这之前,进手术室的画面我只在电影里见过。分开时,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医生们身上。

手术由神经外科名医鲍遇海教授主刀,他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现在是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的特聘教授。他已经做过很多例我先生这样的手术,在北京一号难求。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鲍遇海教授手术中

手术需要将颈椎的椎板打开,在纤细脆弱的脊髓中定位并寻找病变。手术难度在于需要极其精细的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损伤正常脊髓,避免引起患者四肢肢体肌力进一步恶化的同时,彻底切除海绵状血管瘤,解除占位效应,防止复发。

十四个小时多的漫长等待里,天色暗了又亮起来。日出永远代表着光明与希望,我流着泪想,他的生命也会因为这场手术重新见到曙光吧。

8 月 25 日

早上 8 点,手术室门终于打开。鲍教授主刀,手术很顺利,神经保护得很完整。医生说术中核磁检查过,肿瘤切除非常干净。术后在 ICU 观察,他的恢复很乐观,四肢又逐渐能正常活动,精神状态也积极起来。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患者四肢功能都在恢复

两天后他就转到了普通病房,我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头才落下。一切都在好起来。

再次跌落谷底丨「为什么偏偏是我们?」

其实有时候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被选中来经历这些。

由于我先生手术部位在颈部,而且他病后体质太弱,术后排痰异常,又发生了肺部感染。

8 月 29 日,他持续发热、血氧饱和度下降,医生说要立即住进 ICU。我彻底崩溃了,我实在没有办法接受这一切,不明白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捉弄我们,哭得喘不过气。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患者在 ICU

ICU 的医生抱住我努力安抚我,「现在我们尽力抢救,我们去救他,你的任务是照顾好自己还有孩子。」说完匆匆转身进了 ICU。

黑夜很漫长,但总会天亮

重新进 ICU 救治的日子里,我对医护人员有了更深的感情。

我每天只有十分钟的探视时间,ICU 的医护人员都会仔细向我描述我先生的病情、炎症的控制、肺部的感染、伤口的情况、神经恢复情况、24 小时的看护安排。

有时候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对患者和家属的爱护,是「妈妈」对待「孩子」才能做到的。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ICU 医护人员关心患者恢复情况

经过十余天的照顾,我先生又逐渐好起来。9 月 14 日,他再次从 ICU 回到了普通病房。9 月 23 日,他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长达一个月的至暗时刻,在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的鼓励和陪伴中结束。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患者妻子感激地抱住医护人员

「每每看到患者出院,就是我最骄傲的时刻。」

医护人员的职业使然,使我们常常面对疾病的凶险、生命的脆弱、患者迫切的求生欲望、家属热切又无助的双眼,却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人类最顽强的意志和最动人的情感。

看到患者被阳光笼罩时,我们更理解了作为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有了更强大的动力。

和死神抢患者,这将是贯穿我们一生的挑战,也是我们作为医者的使命。

20 周年纪念日那天,我老公在 ICU,生死未卜
生命可贵,这是我们最骄傲的时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