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26
原创

产后塑身别盲目,腹直肌分离先自测

孕育新生命固然喜悦,可是随之而来的对女性身体的改变及伤害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很多妈妈生完宝宝后,肚子上还有一大坨难看的赘肉。这是因为在怀孕后期肚子越来越大,肋骨下角过度打开,两条腹直肌被逐渐拉长,就是

孕育新生命固然喜悦,可是随之而来的对女性身体的改变及伤害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很多妈妈生完宝宝后,肚子上还有一大坨难看的赘肉。这是因为在怀孕后期肚子越来越大,肋骨下角过度打开,两条腹直肌被逐渐拉长,就是我们所说的腹直肌分离,所以会导致腹部松弛,骨盆形态及稳定性的改变,盆底肌松弛等产后常见问题。

而腹直肌分离程度越深,腹部的肌肉力量就会越薄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妈妈产后会出现腰背痛的原因之一,所以产后妈妈做腹直肌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哦!

今天就由青岛和睦家医院产后康复中心的康复师,李帅坤、刘文会两位小姐姐为我们讲讲腹直肌的小知识~

认识腹直肌

产后腹部肌肉的康复不只是我们关注的腹直肌。腹腔前外侧群的肌肉包括浅层的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深层的腹横肌。

我们说的腹直肌,呈长带状,上宽下窄,居腹直肌鞘内,起自耻骨联合前面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 5~7 肋软骨外面,两侧腹直肌鞘纤维交织形成腹白线,具有一定弹性。

在孕期,随着胎儿长大,腹白线逐渐被拉宽,造成腹直肌分离,生产之后腹白线弹性有一定恢复,腹直肌分离会有相应改善,但这种改善较小,需要通过运动或仪器辅助来进一步改善和稳定。

腹直肌分离如何测量

仰卧屈膝于垫上,手指覆盖在肚脐上,向内探入,吐气的同时抬起头和肩,这时能摸到手指两侧有较硬的触感,是腹直肌内侧缘,边缘中间的空隙就是腹直肌分离的大小。

以同样的方法再测量脐上 3 cm 和脐下 3 cm 位置,并记录三个位置的分离大小。

测量数据分析:

1. 若分离大小 ≤ 2 cm,可视为达到康复标准;

2. 若分离大小>2 cm,建议及时找专业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

修复腹直肌的必要性

腹直肌分离在产后女性中较常见,有的较肥胖男性也会有腹直肌分离。存在腹直肌分离的女性更容易发生腰背部疼痛,二便失禁,以及盆底器官脱垂,并易继发一系列妇科问题。所以,产后妈妈们重视腹直肌修复,从学会自测腹直肌分离大小开始。

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中间腹白线的深度很浅,宽度在 1 cm 左右,产后女性一般在 2 cm 以上,深度较深,稳定性差,产后 2 cm 即可达到康复标准,继续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或有可能达到完全康复状态,有些在青岛和睦家医院产后康复中心进行恢复的宝妈确实做到过,非常值得鼓励和学习。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