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4-01
原创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西安大兴医院二十层,门禁相较于其它科室,管理的更严些。患者进出的北门内,除了专人值守筛查外,一进门,就能看到地面的「缓冲区」标识,约 30 米长度。这里,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在楼层。全球经过疫情的「

西安大兴医院二十层,门禁相较于其它科室,管理的更严些。患者进出的北门内,除了专人值守筛查外,一进门,就能看到地面的「缓冲区」标识,约 30 米长度。

这里,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所在楼层。

全球经过疫情的「洗礼」,传染性疾病管理被重新认识与定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的重要性、对专业的探索、操作规范,以及直面风险的勇气,也被打破和重塑。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2020 年初,曾奔赴武汉一线抗疫的边旭青,在大兴医院二十层工作,作为一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从浓墨重彩的抗疫历史中「穿过」之后,如今,她所做的看起来与以前别无二致,每日奔走在病房内和患者间,不断循环往复。

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是重复向前,还是螺旋向上,个中差别,虽大有不相,但相比外科医生手起刀落的「显山露水」,内科医生的精进,细微而隐秘。

成长,或许「如人饮水」,边旭青和患者最是清楚。

「不甘」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且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暂时辞职做起「全职主妇」,边旭青的人生样本,美满且普适。

但此刻直言下辈子仍想做医生的边旭青,彼时哪怕是短暂在家,心中「不甘」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我觉着自己脱离临床太久,焦虑,于是,打算去更好的地方继续深造。」2011 年,边旭青来到原四医大西京医院呼吸内科。

从此,边旭青进入全新领域,7 年时间,在一呼一吸的世界中,从一无所知到理论扎实,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抽丝剥茧到气管镜操作,白驹奔驰而过,见证了边旭青的成长。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2017 年,边旭青走进大兴。「大兴速度」和实干家作风,如今似乎已成为「吓」走许多人的门槛,边旭青一度虽也有过短暂的不适应和疲惫,但在西京和唐都受训过 8 年的她,无论业务能力,还是早已培养的作风,都使她压缩了适应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有两双眼睛,第一双眼睛是胸部 CT。

看胸片的精进,边旭青直言是抗疫给的。起初,新冠肺炎无论在症状上,还是胸部 CT 表现上,都与肺炎极其相似。但随着对病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中区别,权威指导手册一再更新,加之边旭青在一线接触到的大量病例,「如今,再看胸片,除了能比较容易分辨出新冠与普通肺炎的区别,对其它病症的辨别,也有了一定经验。」

这是一线归来后,边旭青得到的,珍贵的「医术」上的精进。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另一双眼睛,是气管镜。

目前,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柴雅琴的带领下,科室正在大力推进呼吸镜下介入手术——气管镜治疗。

胸部 CT 只能看到患者肺部的外在整体情况,而气管镜治疗则是沿着患者的气管、支气管,发现更多隐藏的疾患。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来说,这种创伤小的微创手术,意义非同小可。

边旭青在气管镜的操作与治疗方面,以前便有经验,如今跟着科室发展的步伐,除了带教新人,自己也在不断精进。

「冷面」

采访边旭青前,并无交集,脑海中回忆,仅出现两个「闪回」,形象却截然相反。

第一个闪回,是抗疫期间。

在与一线队员交流时,边旭青很「边缘」,她似乎总是面无表情,几乎没什么话,也没有主动写过什么。医院微信公号后台中,关于她的稿件寥寥无几,即便有,也是作为「龙套」出现在别人的日记中、群像报道中,或表彰中:

《长江日报》:「在方舱一名患者康复出舱后,写了一篇『微信方舱不休,继续为出舱患者服务』的文章,投给报社,……表达了感激之情,尤其是对她的管床医生边旭青。」

大兴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余翠红:「作为『对口』的专科医生,进舱次日,边旭青就建了群,方便大家在群内及时收集和解答患者问题,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另一个闪回,是在 2020 年「三八节」。

医院组织「在家」防控的医护通过视频连线一线队员,用 99 朵玫瑰隔空送祝福和温暖。

日常「高冷」的边旭青,在视频那头,突然像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蹦蹦跳跳起来,大家惊讶,她说,看到「家人」又亲切又感动又激动,一时没控制住。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没控制住,泄露的,是边旭青外冷内热的性格「内核」。她踏实,能吃苦,不善表现,「但我工作中好像就完全变了,面对患者,也不会觉着没话说、难沟通。」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有许多老患者,只认边旭青。

边旭青提到一位 78 岁的老人,身体弱,基础病多,常年卧床,已经没有自主咳痰能力,因此需要频繁来院处理积痰,以避免堵塞气管引起呼吸不畅或呼吸骤停。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老人有三个女儿,轮流陪护,因病情危重,需要 24 小时看守,但女儿们极力反对父亲住进监护病房。「她们一方面想在老爷子走前多陪陪他,另一方面,对我们不放心,害怕照顾不好父亲。」边旭青理解女儿们的担心,但老爷子病情危重,且随时有窒息的危险,必须由医护监管。

边旭青反复和家属沟通,终于把老爷子「搬」进了监护室,各方面都照顾妥当。从此以后,虽然对科室医护都很认可,但这一家无论在院还是在家,凡事只认边旭青。

边旭青说自己内向,不善言辞,我倒觉着,她颇善沟通,只是这分「外向」的热情,是在面对患者的时候。

「信任」

边旭青的从医契机,虽源于父母「女生就该当个老师或医生,稳定也受人尊敬」的传统思想,但在从医多年以后,坐在我对面的边旭青,一改对话中的羞涩,眼神和语气坚定,「我真的喜欢当医生,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意学医。」

从边旭青身上,患者容易获得信任感。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以前病情危重的肺癌患者,一旦确诊,大多会前往外院寻求治疗和化疗。但如今,选择在大兴长期化疗和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越来越多,一方面依赖于科室整体实力的提升,就医体验良好。另一方面,在起始阶段,边旭青对患者的专业治疗,以及耐心沟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口相传的信任感,是最好的回报。

西安大兴医院边旭青:「螺旋向上」的精进者

边旭青没有什么「花路」,直言自己就是想当一个好医生。

「什么是好医生?」

「专业知识一定要扎实,全心全意为患者。」

边旭青就这样,一直踽踽而行,螺旋向上,不断精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