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12-25
原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近日,家住钟山县的杨先生逢人就夸一个年纪不过 30 来岁的年轻医生。原来,这位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年轻医生周瑞发通过手术帮他重拾听力,让他失聪 30 年的左耳重获新「声」。周瑞发医生正在为

近日,家住钟山县的杨先生逢人就夸一个年纪不过 30 来岁的年轻医生。原来,这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年轻医生周瑞发通过手术帮他重拾听力,让他失聪 30 年的左耳重获新「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周瑞发医生正在为病人进行手术

杨先生在 30 年前因左侧中耳胆脂瘤做了传统的乳突根治手术,传统手术后存在很大术腔,不容易干耳,经常流脓,还需要每隔 3-6 个月到医院清理术腔,花钱又花时间。

而且,手术后杨先生左耳听力明显下降,打电话都听不到,只能靠右耳听声音,无法分辨声音来源,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近来,杨先生因为左耳再次流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于是到钟山县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恰好周瑞发医生正好到医联体单位钟山县人民医院出诊,周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杨先生的诉求,并仔细为他进行了耳镜检查。

杨先生的中耳 CT 检查显示,因为术后的乳突腔存在瘘口,因此导致了他的中耳再次感染流脓,周医生经音叉检查发现杨先生的骨导听力尚可,同时提示内耳功能尚可,但因县医院缺乏听力检查设备,无法准确评估听力损失情况。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分析,周瑞发医生与县医院董仕婷主任和覃永前主治医生结合现有的临床资料,经过讨论,他们判断想要提高听力,很有可能需要用到人工听骨。

考虑到人工听骨费用较高且县医院没有人工听骨,周瑞发医生还是想根据手术中的情况,用患者自身的软骨尝试提高他的听力,用一次手术同时解决杨先生耳流脓、听力下降这两个问题,在与杨先生详细沟通病情后,同时也取得了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随后,周医生将自己的手术设想汇报给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赵海云,经过讨论,在赵海云主任的悉心指导下,周瑞发医生为杨先生量身定制了经耳内镜探查鼓室和乳突腔清除病变,缩窄传统手术带来的大术腔,同时根据术中情况重建听力的手术方案。

如手术顺利,可以大大防止耳流脓现象的出现,杨先生也不用频繁到医院清理耳道,还能提高他的听力,不仅切实为杨先生节约了时间和治疗费用,更能极大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术前 术后

「在手术时我探查到杨先生的乳突腔有气房暴露感染,气房内有肉芽组织形成,鼓室和上鼓室粘连严重,传导听力的听小骨(最关键的镫骨也没有了)已经没有了。」

周瑞发医生介绍道:「但是他的镫骨底板是完整的,触动镫骨底板,圆窗反射是存在的,结合杨先生术前的音叉检查结果,说明还是能通过手术提高他的听力的,这种情况植入一个全部人工听骨(TORP)是最理想的,但考虑到诸多因素,我们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放一小块软骨在镫骨底板上,上面再放一块比较大的软骨,表面和鼓膜相接触,也能起传导听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杨先生省下不少钱。」

术后 2 周和术后 2 月左右的复查,杨先生的恢复状况良好,最可喜的是,手机音量开大点杨先生左耳就可以听得到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手术后杨先生恢复良好, 重获新「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周瑞发医生帮助失聪 30 年患者重获新「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赵海云正在指导科室年轻医生

面对杨先生的赞誉,负责指导周瑞发医生的赵海云主任深感欣慰,他表示,他们耳鼻喉头颈外科开展的耳内镜手术,在修补鼓膜、提高听力、去除病灶上,能为一些被中耳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耳鼻喉头颈外科一直致力于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打造科室品牌,他认为,科室不是某一个人的科室而是大家的科室,只有新生力量的不断注入、发展、成材才能使得科室不断焕发生命力,他经常鼓励医生们要主动走近病人,下到基层去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真正造福病人才是一个医者该做的事情。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