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12-09
原创

慢阻肺,沉默的杀手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自然的事情,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每天的生活。比如:呼~吸~如果呼吸这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活动出现了问题,我们会怎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 11 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自然的事情,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每天的生活。

比如:呼~吸~

如果呼吸这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活动出现了问题,我们会怎样?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 11 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20 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比起它们更「沉默」,更可怕......

01 慢阻肺,沉默的杀手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是由于吸烟等原因引起气道狭窄或肺气肿等结构改变,导致呼吸气流受阻,感到呼吸费力或透不上气,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适。人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就属于这个范畴。 

慢阻肺所谓的「慢」,是指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发病表现来看,这种病是非常隐匿的,早期的症状不典型,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患者就诊的时候,往往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肺功能损害。

慢阻肺的气流受限,是进行性发展的,往往呼吸道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残率非常高!

所谓「致残率」就是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以前能做的事情现在做不动了,比如搬东西、上楼梯、跑步等活动,严重限制了病人的日常活动,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根据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约 1 亿人,其中,40 岁以上人中慢阻肺罹患率达 13.4%。50 岁以上达 15.5%,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国慢阻肺居居民死亡原因第 4 位,仅次于中风。

02 慢阻肺的症状有哪些呢?

①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咳嗽可终身不愈。通常早上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痰多为白色,清晨排痰较多。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影响的不仅仅是肺,还会发展成肺心病,最终累及心脏、脑、肾、胃肠道等全身各系统。

03 慢阻肺多见于哪些人群?

很多小伙伴觉得慢阻肺只是老年病,但其实不然,只是很多人没有及时发现而已。

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具有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但很多慢阻肺患者早期并无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咳、痰、喘症状也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导致许多慢阻肺病人到医院就诊时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哪些危险因素容易导致慢阻肺呢?

-40 岁以上的人;

-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的人。所谓「长期」和「大量」是指吸烟指数超过 400 年支的高危人群。吸烟指数 = 每天吸烟支数 x 吸烟年数。比如每天平均吸 20 支烟,已有 20 年的吸烟史,那么吸烟指数就是 400 年支。另外,长期被动吸烟者也是高危人群!

-有慢阻肺遗传家族史的人;

-合并哮喘等疾病的人;

-长期接触有害气体(如生物燃料、工矿粉尘、有毒气体、空气污染等)的工作人士;

以上这些人一旦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做剧烈运动会发生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做肺功能检查。

04 如何预防慢阻肺?慢阻肺患者该如何自我管理?

-戒烟

吸烟可以明显增加慢阻肺的发病率,也是慢阻肺最常见的高危因素,80%~90% 的慢阻肺患者为吸烟者。因此,吸烟者要及早戒烟!

-加强工作防护

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粉尘以及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化学物质均可导致慢肺阻的发生。从事相关职业的应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小心油烟

室内空气污染是慢阻肺的常见高危因素之一,建议要注意更换炊具、安装换气设备、烹煮方式等减少室内油污污染,尽量避免在通风不好的地方使用生物燃料。

-加强锻炼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适当锻炼,一般选择时间短和低强度的项目,如步行、太极拳、广播操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适应气候变化,锻炼耐寒能力,增强呼吸道免疫力。腹式呼吸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可以锻炼膈肌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延缓病情进展。

-接种疫苗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除了要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之外,还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预防感冒及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重视肺功能检查

我们要重视肺脏健康,重视肺功能检查。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规律复诊,监测肺功能很重要!

肺功能检查操作方便、省时、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对明确是否患有肺气肿、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的反应,疾病的检测评估都有极大的帮助。

-加强自我防护

加强在公共场所的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