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7-17
原创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少军:常在生命禁区“走钢丝”

陈少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89 年进入市一医院,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从业 30 余载,他勤于钻研,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编写专著 3 部,曾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陈少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89 年进入市一医院,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从业 30 余载,他勤于钻研,先后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编写专著 3 部,曾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宜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作为市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少军带领团队锐意进取,不断壮大。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少军:常在生命禁区“走钢丝”

医术精湛,一次性摘除 4 枚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病情凶险,可谓脑内的「定时炸弹」。

2019 年 4 月,一位 56 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性昏迷被送往市一医院抢救。详细检查结果让陈少军震惊不已,大多数患者只会长 1 个脑动脉瘤,而这位患者却长有 4 个。反复斟酌和商讨手术方案后,陈少军决定采用动脉瘤夹闭术,通过一个手术入路同时夹闭 4 个动脉瘤。凭借精湛的医术,陈少军将 4 枚「定时炸弹」全部顺利摘除。一次性成功切除 4 个脑动脉瘤的病例,为陈少军赢得了湖北省动脉瘤夹闭手术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该病例也被评为全省优秀病例。

回顾 2016 年至 2019 年里的 56 例多发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陈少军发现部分病例中,两个动脉瘤一大一小成倒影状依附生长于血管两侧,于是他将这种动脉瘤命名为「倒影动脉瘤」,并上升为理论,该论文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刊发后,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和应用。

技术设备并用,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近年来,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引进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尖端医疗设备,造福患者。

脑干神经纤维结构复杂,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因此,脑干被称为「生命禁区」,难度高、风险大的脑干肿瘤切除术,被称为「在钢丝上跳舞」。

2019 年 5 月,一名来自重庆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入院,经检查后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通过使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全面了解病人肿瘤精准位置和周围神经结构的关系后,陈少军为病人制订了完备的手术计划。有了手术界的「GPS」神经导航系统,陈少军选择左侧作为手术「安全通道」,避开肿瘤和神经纤维的粘连处,「抄近路」将中脑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放手不放眼」,让人才梯队强起来

目前,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共有 18 人,其中博士 3 名、硕士 11 名,副高以上职称有 11 人,团队力量强大。

「优秀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根本。」陈少军对记者说道。在培养青年人才时,陈少军采用的是「放手不放眼」的培养模式。神经外科的汤华博士专攻脊髓脊柱亚专科,陈少军放手让其多次外出学习进修,在遇到相关疑难手术时,上台为他指导,汤华的医疗技术得到快速提升。

陈少军本着「青年为主,前辈为辅」的原则,在科室成立了 6 支以高学历、高技术、高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亚专科人才梯队,其中神经内镜、脊髓脊柱两支队伍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市内更是首屈一指。

「只有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才能让医疗技术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并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陈少军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