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4-29
原创

做完这个体检项目,43 岁的他当场「捡回」一命!

吴先生今年43岁,年前他本来一直想要做体检,无奈受疫情影响,迟迟没做。最近,他想着疫情没有那么严重了,于是就在3月26日来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那天上午,吴先生戴着口罩来到了北大深医特诊门诊,做完了几个项目之后,他来到了心电图室,当时吴先生戴着口罩,负责做心电图检查的杨艳医生像往常一样,让患者躺下。

一场「疫」情教会我们生命无常,更教会我们珍惜当下。

大家都在说:疫情过后最想做的是什么?除了好好陪陪家人,吃顿好的、看场电影,或许还应该:认真去做一次体检。

43 岁的吴先生就是在一次体检中,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体检发现异常 10 分钟送至抢救室

吴先生今年 43 岁,年前他本来一直想要做体检,无奈受疫情影响,迟迟没做。最近,他想着疫情没有那么严重了,于是就在 3 月 26 日来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那天上午,吴先生戴着口罩来到了北大深医特诊门诊,做完了几个项目之后,他来到了心电图室,当时吴先生戴着口罩,负责做心电图检查的杨艳医生像往常一样,让患者躺下。没想到这一查,不对劲!细心的杨艳马上发现了心电图的异样——有心梗症状,她反复查了 3 次,结果都一样。

于是,她立即询问吴先生:「您有哪里不舒服吗?」吴先生说最近有点呼吸困难、胸痛、胸闷,但他自己怀疑是戴口罩的原因。她一听,随即叮嘱吴先生躺在床上暂且不动,拿着报告马上找到了体检总检医生代群峰主任,代主任初步诊断是急性心梗后,特诊科立即兵分两路,一边是杨艳医生小跑去找心电图室的专家做再三确认,一边是代群峰主任与陈霞护士长,推着轮椅赶紧找到了患者,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了急诊抢救室。

关键时刻 讲究快、准、狠

从患者进入心电图室,医生给其做心电图,到最后医生和护士长将吴先生送至急诊抢救室,这中间,特诊门诊的医护人员 只用了短短的 10 分钟!一分一秒都没有耽误。

急诊抢救室 无缝「接棒」

一到急诊抢救室,几乎是无缝衔接,赵宇护士长带着护士们马上为吴先生做了一次更全面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再一次显示是急性心梗。于是,由舒平医生带领的急诊科第一小分队马上将心电图结果上传至院内胸痛中心微信群,请心内科专家进行会诊;另一边,急诊科第二小分队则同时为吴先生上心电监护仪、吸氧、抽血化验、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其服用心梗药物,尽量延缓病情恶化,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机。

心内科专家郑华峰医生接到通知,立即查看心电图,1 分钟内做出明确诊断:急性心梗!当即决定为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与介入手术治疗。随即,医务部胸痛中心下达指令,为患者 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同时为患者进行术前备皮准备,随时准备着直接送往导管室。此时,吴先生血压和其他一切指标尚是正常的。

导管室一声令下:「可以了!现在送过来!」急诊科一接到指令,马不停蹄推着吴先生直达导管室。这场与生命和时间赛跑的「战役」,已经跑赢了前「两棒」,接下来,是至关重要的「第 3 棒」!

10:20 此时,吴先生被送至导管室,院内导管室药品备齐、仪器启动并激活、心内科和导管室相关医务人员都已悉数到位,紧急待命。

10:30 就在所有人以为能抢在情况进一步恶化前顺利手术,吴先生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他顿时间大汗淋漓,胸闷加剧,喘不上气来,血压也降至 70/50。「不好,患者发生了心源性休克,随时可能心脏骤停。」心内科郑华峰医生警觉性很高,他知道与死神的这一「战」,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他立即为吴先生进行冠脉造影。

10:33 3 分钟后,导管沿着血管准确无误直达心脏,一打上造影剂,「犯罪」血管瞬时暴露无遗。在造影显示下,可以清晰看到吴先生的左冠状动脉(两条给心脏供血的大动脉其中之一)已经堵得很厉害了,左前降支 100% 堵死了,左回旋支堵塞程度也高达 90%。在这种情况下,心脏随时会因缺血而停跳。而另一边,心内科第二小分队紧急与患者家属实时沟通病情,家属随即签字同意手术。

10:43 结束冠脉造影,随即准备置入支架。

10:50 成功置入支架,打通「犯罪血管」,吴先生的胸闷症状随即得到缓解。术后,再次造影,显示血流正常。

做完这个体检项目,43 岁的他当场「捡回」一命!
打上造影剂 血管闭塞严重

做完这个体检项目,43 岁的他当场「捡回」一命!
打通血管后

冠心病里死亡率最高的是心梗,心梗里死亡率最高的是急性心梗。每年全国约有 200 万人被心肌梗塞「盯」上,1000 万深圳人口中,有约 1.5 万人患上心梗,而在这些心梗患者中,死亡率高达 20%-30%。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长期吸烟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如果有持续性 胸痛、胸闷、颈肩和背部疼痛,伴随 气促、出汗等症状,请记住坐下或平躺休息,务必第一时间拨打 120。

重要提示:最好不要自行前往医院,120 指挥中心会根据你的位置为你联系最近的且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且救护车上会有救护设备,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延误时间造成的死亡风险加大。也不要乱服药。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