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3-11
原创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地方它集中收治着来自全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它集中了全院的精锐医务力量它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三高」之地也是一个充满奉献...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

有这样一个地方

它集中收治着来自全省的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它集中了全院的精锐医务力量

它是一个

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

的「三高」之地

也是一个充满

奉献、责任与关怀的地方

医患在这里相互鼓励

同心「抗疫」

这就是河南省人民院感染 ICU。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 48 小时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至今,提高患者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成为重中之重。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 ICU,重症团队无惧风险、直面病毒、通宵奋战,24 小时严密监测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

2 月 10 日上午 8 点,CCU 副主任医师于丹、神经外科 ICU 主治医师栗艳茹、RICU 主治医师刘辉作为第二批治疗组成员,进入省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感染 ICU。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许多来自省内不同地市的新冠肺炎危重确诊患者转运至这里,高龄、合并疾病多、病情进展快是这些患者的共性。

连续工作 48 小时,至少 5 次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抢救,喘息之间病人就突发状况,缺氧、闷气、难操作……至今,医生们回忆起刚进病区时的场景,依然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于丹说,那是一个 58 岁的中年人,有冠心病史,心脏做过搭桥手术,病情十分危重。大家像呵护新生儿一样照顾他,一刻不敢放松。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了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争取下一步治疗机会,专家组会诊后,决定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有创通气。

治疗组来到病人床前,为其进行桡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态监测血压、建立生命通路,做好应急准备。

穿着层层叠叠的防护服,戴上多层手套、数层防护面罩和口罩,做起任何操作都要耗费比平时多 3 倍以上的体能和精力,特别是这种精细化操作。很快,于丹和刘辉就出现了体力不支。

刘辉说,当时明显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视野发黑,「出来后吸了一会儿氧气才缓过来。」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一直在外面评估分析的栗艳茹看着疲惫不堪的队友,自行换好了防护服接替队友,继续为患者进行留置用于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血管管路。

ICU 里的时间总是那样匆忙,一转眼就到了 2 月 11 日凌晨 2 点,气管插管工作开始有效实施……

「一开始,心里挺害怕的。」

让治疗组「害怕」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有创插管时,带有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瞬间喷涌而出。此时,站在患者面前的医生,就成为离险境最近的人。

二是患者心肺功能极差,如果不依赖无创呼吸机做支撑,血氧饱和度会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患者随时发生心脏骤停;无创呼吸机如果正常运转,摘掉面罩的一瞬间,大量气溶胶会直接被吹满整个病房,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很可能处于更大的职业暴露中。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该怎么办?困难与挑战的另一面,就是生命与希望。有一线生机,就该为患者争取。

经过反复商榷,大家决定精确操控无创呼吸机开关机,利用患者拿下无创呼吸机支持时仅有的一点儿氧储备,快速实施插管。

这个过程大概只有 10 秒。

作为治疗组组长,于丹进行插管操作,刘辉进行支持协助。

10 秒内,治疗组要利用患者依赖无创呼吸机积累的残存血氧储备、调整好最佳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恰当操作无创呼吸机、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等一系列预处理,然后精准快速插管;

为防止患者从脱离无创呼吸机给氧过渡到气管插管后的有创通气过程用时过长,从而导致缺氧引发心脏骤停等恶性结果,于丹和刘辉精细地计算着每一步的用时。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准确,等于预处理失败,重新来过。

「10、9、8、7、6……」这样的预操作倒计时,于丹在心里默念了十余遍。

经过约 1 个小时的不断调整,在最后一次尝试的最后一秒,气管插管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渐渐上升,最高时可以达到 97%—98%。

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这也是省医第一个进行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此时,天已破晓。

「好景」维持了不到 7 个小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出现进行性下降,最差的时候,纯氧的呼吸机有创通气也只能维持在 50%—60%。

是时候采用 ECMO(体外膜肺氧合)了。

ECMO 是通过动静脉的插管,将血液从静脉引流到体外,经过人工膜肺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泵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

有了这样一个人工心肺暂时代替患者的心肺工作,让患者的心肺充分休息,可以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所以,ECMO 是各种危重症患者最后挽救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代表了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救治水平。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2 月 12 日下午 3 点左右,在华中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的支持下,患者成功装上了 VV-ECMO。

近 48 小时,治疗组经历了紧急插管、紧急上 ECMO、紧急抢救等一系列紧急操作,与院内专家、省内专家多次会诊。

两天下来,「整个人感觉都是飘着的」。

院长带队的百人专家团队

2 月 13 日、14 日,中心 ICU 副主任医师刘卫青、张慧峰,麻醉科副主任崔明珠, 神经内科 ICU 医师刘晓洋,也陆续进入感染 ICU。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作为一名 90 后重症医生,刘晓洋面对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每天经历病情变化与抢救,内心感触很大,时常喜忧并存,也在硬仗中加速了成长。「我们身后,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百人强队。」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这支百人强队,是指微信群「八楼感染 ICU 医护工作站」。

这里聚集了院长、知名重症治疗专家、护理专家,覆盖了呼吸、感染、肾内、心血管、脑血管、外科、体外循环、麻醉、血流净化、检验、超声、影像等多个学科,随时指导、随时诊疗。

不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实时传送患者最新情况。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不仅如此,医院更是实施了院领导包干负责制度。院长邵凤民坐镇、组织会诊、指导督导,第一时间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上下联动加强技术力量,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为了加强全省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医务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院党委要求,高度重视,全力协调医疗救治、专家会诊、人员调配、物资保障、上报信息审核等一系列工作。

第一时间组建重症专家团队。选派高年资、重症治疗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力量组成 3 级医师组,分为 3 个梯队陆续进驻感染 ICU。

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操作管理。已经先后派驻麻醉医师、呼吸治疗师、ECMO 体外循环管理团队等多个学科的精英力量对病人进行专业化管理,提高救治效率。

组织知名专家开展会诊。每日在规定时间对危重患者进行查房会诊,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精准调整优化治疗方法手段,第一时间应对各种突发救治情况,全天候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我们是抗『疫』战争中的一粒星火,只有大家相互团结,才能成为燎原之势。」这是重症救治「战役」中所有人的共识。

时常面对险情

在感染 ICU,时常要面对不同的险情。

麻醉科副主任崔明珠回忆,2 月 16 日,一位 74 岁的患者在两次核酸检测后,结果均为阴性,大家都激动不已。但还没来得及庆祝,另外一位 86 岁的患者突然病情恶化。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快!快!心跳快要停了!」患者的生命就在分秒之间,崔明珠和同事们急忙穿上防护服,立刻抢救。

麻醉医师是外科领域中的内科医师,精通呼吸循环管理。因此,在手术室抢救危重患者的时候,都是以麻醉医师为主体。

虽然对于许多手术室的抢救操作驾轻就熟,但是在隔离病房穿着层层堆叠的防护装备,简单的操作也变得艰难。

抢救完成后,崔明珠呼吸极度困难,赶紧到缓冲区脱掉防护服,「终于喘上气了!」

就在此时,病房内再次传来患者病情变化的消息。他忘记了焦虑,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缺少了他们,就像船失去了双桨

「护士特别辛苦,他们是与患者接触最近、最多的人,缺少了他们的帮助,就像划船失去了双桨。」谈及护理团队,医生们纷纷表达对这支卓越队伍的感谢。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难度相当大,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这些病人不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而且全身插满了管子,一个不小心,对患者来说就是致命的。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作为全国重点专科,一只拥百年传承的金牌团队,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在疫情开始之初,就迅速反应。

护理部主任张红梅组织成立护理救治小组并担任组长,护理部副主任、河南省重症监护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黎明担任副组长,重症监护室臧舒婷、马彩霞、夏明、卫晓静、陶琳、胡玉娜、裴永菊、景孟娟、荆婵护士长,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张琳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部署与落实、护理人力资源调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等。

为保证疫情一线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重症医学科 ECMO 管理小组组长张勇、刘欢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特点,组织开展了危重症患者监护技术、ECMO 重症护理技术等专项培训。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院领导、会诊专家提出 ECMO 护理及观察指导意见后,张红梅、李黎明网络联线,驻疫区护理部副主任寇洁、感染 ICU 护士长荆婵、中心 ICU 二病区护士长夏明、中心 ICU 五病区护士长卫晓静、护士长景孟娟及 CCU 护士长陶琳及护理骨干力量,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病历特点,迅速制定详细而周密的护理计划,全体护士严格执行,保障了 ECMO 仪器正常运行,也保障了患者安全。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可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操戈披甲,逆风而行。

一位依靠 ECMO 支持、床旁血滤、呼吸机辅助等维持治疗的患者胃肠动力极差,经胃管注入胃内的营养液无法吸收,发生胃潴留。

医生考虑为该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空肠喂养,由于人体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复杂,而且该患者身上遍布治疗通道,卧位摆放也十分困难,最可靠的置入方法是在消化内镜的引导下进行留置。

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多一个人接触患者,就会多一分交叉感染的风险。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护理组长赵帅接到医嘱后,与陈阳等 4 名护士立刻为患者实施盲法留置鼻肠管。

他们在患者床头、四周相互配合,进行着留置、摆位、打气、留置、听诊判断、调整位置等重复性的操作。

多层手套下盲插鼻肠管,没有任何手感可言;患者全身布满各种机器管路,更是对体位的摆放和管道的固定提出了挑战。

3 个小时的不懈努力,高难度的护理操作终于完成。经胸片验证,鼻肠管已成功通过幽门,可以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这只是高难度护理操作当中的一件「平常事」。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护士们还要进行精细严谨操作,密切检查 ECMO 仪器运行状况,严密检查血滤机器管路与 ECMO 管路连接;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新冠危重患者进行中药灌肠;协助呼吸治疗师为应用呼吸机患者做振荡排痰;医疗废物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条例双层鹅颈式打包消毒处理。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由于劳累,有位护士晕倒在生活区,同事们擦干泪水,陪伴在她的身旁。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汗水湿透了衣衫,口罩压红了鼻梁,但是无疑,这也是最美的模样。

感动无处不在

如果问医护人员的一腔热血从何而来,除了有对生命的珍惜外,更有来自病人的鼓励与感动。

2 月 28 日,一位 81 岁的老人在跟家人打完电话后,强撑着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下这样一封遗书:

如抢救失败,就地处理,我是一名 60 多年(党龄)老党员,不给党添麻烦。

刘仁云

2020 年 2 月 28 日

老人写完后,再三嘱咐如果发生意外,一定要按「遗书」做。

大家看完无不为之动容,一名党员的赤胆忠心令人敬佩。为了让这位 81 岁的老人早点康复,医护人员一日三餐精心搭配,护士长周立民还把自己用来补充营养的奶粉添加到老人的膳食中。

一个个患者出院,医护团队的泪水总是不自觉地流下,有喜悦、有付出、有感慨亦有祝福……

工作 3 周后,这一批医疗队员陆续撤出感染 ICU,接受为期 14 天的医学观察。

揭秘危重患者「决战之地」!医院感染 ICU 的故事

临走前,大家衣服上也被留下了超级英雄的卡通形象。救人于危急,是他们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