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2-14
原创

抗「疫」一线,感染四科主任焦月琴冲锋在前

「在传染病面前,没有谁不害怕。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生,我必须去,这就是我的『战场』,我责无旁贷。」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四科(急性传染病科)...

「在传染病面前,没有谁不害怕。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生,我必须去,这就是我的『战场』,我责无旁贷。」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四科(急性传染病科)主任焦月琴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2003 年非典期间,作为该院第一梯队队员,她在隔离病区和同事们奋战了 50 多个昼夜。2020 年,她再次披上白色「铠甲」,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疫」一线,不分日夜抢救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主动请缨 勇挑重担

抗「疫」一线,感染四科主任焦月琴冲锋在前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坚决服从医院的安排,不胜不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焦月琴在请战书中这样写到。在她的带领下,科室 17 名医护人员纷纷在请战书上摁下了手印。

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市第三人民医院,担负着全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重任。根据工作需要,该院成立了 3 个救治梯队,感染四科全体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梯队,负责确诊病区和疑似病区的所有住院患者。

上前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战斗。焦月琴接到医院通知后,不讲任何条件,迅速按照医院要求,把科室所有住院患者转移到其他科室继续治疗,对即将接诊的新冠肺炎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接着,她又带领科室人员加班加点准备药品、器械,安排设置负压病房、隔离病房,反复组织学习诊疗方案、防控方案……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见证了她与时间赛跑的速度;一系列务实有效的行动,彰显了她与病魔较量的决心。

倾尽全力 抢救生命

抗「疫」一线,感染四科主任焦月琴冲锋在前

在抗「疫」一线,她是临危受命的白衣战士;在隔离病房,她是冲锋在前的白衣勇士。

1 月 21 日,该科收治了我市首例疑似感染患者,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和核酸检测,这位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重症)。因为有了前期充分的准备,焦月琴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已经了然于心、胸有成竹。

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多次采集咽拭子,而采集过程可能会出现唾液飞溅,如果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到,感染的概率就非常大,这让一些年轻护士有了畏惧和退缩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焦月琴手把手、一对一开展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在隔离病房,焦月琴积极配合省、市专家组进行多次会诊,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终于,经过 4 天 4 夜的精心治疗和守护,1 月 25 日,这位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减轻,在两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于 2 月 3 日上午治愈出院。

「感谢你,焦主任,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是你帮助我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了恐慌的情绪,对你的感激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的。」

在走出病房即将上车的时候,这位患者突然转身对焦月琴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时的焦月琴,眼眶也湿润了。她深知,在没有确切特效药的情况下,治疗过程中主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患者的自信非常重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她总会亲切地询问患者的感受,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全市首例病人快速治愈出院,也让焦月琴和她的团队增加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在焦月琴和她的团队的努力下,又有两位患者同时在 2 月 11 日治愈出院。

我将无我 不负韶华

抗「疫」一线,感染四科主任焦月琴冲锋在前

从进入隔离病区战「疫」至今,焦月琴已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奋战了 20 多天。

由于隔离病区工作强度较大,医院安排每个梯队在工作 14 天后可以轮换下来隔离休息。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入院的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持续增加。为了缓解医院人手不足的问题,原本计划轮休的焦月琴改变了主意,她一边安排其他人员开始轮休,一边再次向院领导递交申请,请求继续留在病区工作。她说:「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患者人数还在上升,疫情还很严重,我留下来就能多尽一分力。」此时的她,早已忘记了她和爱人商量好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结婚 30 周年的约定。如今的她,心里只有隔离病区的确诊患者。

目前,该院一次性防护用品告急,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在隔离病房,焦月琴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不喝水、少进食。「现在苦一点、累一点,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就会早一天来到。」焦月琴如是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焦月琴,一个在传染病临床一线奋战了 30 多个年头的白衣天使,当人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她用柔弱的双肩和同事们扛起了救治全市感染患者的重任,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生与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篇章。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