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03-04
原创

检验设备采购谁说了算?

2017 年1月 10 日,四川政府规定 93 种医疗设备「如果国内同类产品能满足采购要求,则应优先采购国内产品」,但明令二甲及以下医院(或单位)应使用国内产品。

近期两条关于医疗设备采购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一则是 2017 年 1 月 10 日,四川政府采购网挂出的《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公布 2017 年度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的通知》(川财采 [2016]62 号),其中涉及到 93 种医疗设备,规定这 93 种医疗设备「如果国内同类产品能满足采购要求,则应优先采购国内产品」,但明令二甲及以下医院(或单位)应使用国内产品,二甲以上医院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另一则是重庆财政局通报了 2016 年市直属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进口产品情况,其中有 334 台进口医疗设备的采购申请「集中会审」后被拒绝。

也许有朋友会问这和我们检验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非常相关。

四川省公布的 93 种医疗设备中有将近 20 种是检验科设备,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糖化血红蛋白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等检验科常见设备。而重庆市通报的 334 台进口医疗设备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清单,但相信也少不了检验相关设备。现在的检验科高度的自动化仪器化,一些大型医院甚至上了流水线,检验设备的好坏与检验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刀切」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检验科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医疗设备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也曾表示要大力倡导卫生计生机构使用国产设备,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一些省级卫计委也出台政策鼓励甚至强制使用国产医疗设备,使国产医疗设备比例连年上升。

政府部门支持国产医疗设备,对我国的医疗设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小的方面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打破进口医疗设备的市场垄断地位,发展民族工业。

因此,对于国产医疗设备,各级医院应该给予积极支持。而且近些年来国产医疗设备特别是国产检验设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国产检验设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与进口仪器的对比等指标都接近了甚至超过进口仪器,这些检验仪器完全能够满足检验科的需求。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国产检验设备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有些国产检验设备并无什么创新性,也无自主的知识产权,只是进口了一些机器配件进行组装而成,机器性能差,故障率高,检验人员如果碰到这样的机器往往会胆战心惊。

在国产检验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推行「一刀切」政策,强制二级及以下医院全面采用国产设备,显然并不科学。

国家「十三五」医改规划的重点任务中第一条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到 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85% 以上的地级市开展试点,到 2020 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现在我国存在的「看病难」问题,很多事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对于一些基层医院不但不难,还存在没有病人的问题。

之所以病人都爱扎堆往大医院跑,除了那里医生的技术水平高,医疗设备先进,能做的检查比较全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是加强二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建设,让病人自愿去基层医院看病。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限制基层医院的进口医疗设备,最终病人也会用脚投票,选择不去这些医院看病。

另外,一些二级医院虽然级别不高,但却代表这一个地区的最高医疗水平,例如一些县级的人民医院,一般都是二级医院。如果不顾事实情况,只一刀切地限制这些医院的进口医疗设备,势必会影响这些医院的发展,影响这一区域人的就医,因此对于进口医疗设备的限制,根据医院级别来定显然不够科学。

怎样做才能既支持国产检验设备又不影响检验科的发展?

既然「一刀切」的政策不够科学,那么怎样做才合理呢?也许一些省卫计委的做法可以借鉴。

如上面提到的重庆做法:建立由财政局、卫计委、药监局三部门的会审制度,每月集中会审一次。规定只有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申请购买进口仪器:1. 中国境内无法获取;2. 国内产品性能不能满足采购单位需要;3. 国内产品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三部门的会审每月进行一次,各个公立医院按月向卫计委提出采购申请,卫计委汇总后和药监、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专家从财政局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论证无异议的由卫计委及药监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送财政部门审批下达采购计划。

如浙江卫计委设定国产医疗设备比例,这种比例与医院级别无关,而且逐渐提高国产医疗设备所占比例,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国产医疗设备比例翻番的目标。

但不管采用何种政策,监管应该是双方面的,一方面要监管国内的医疗设备企业,提高设备质量,让合格的医疗设备才有机会进入医院;一方面要监管医院,多用国产医疗设备,而在这方面一些大的三甲医院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不应该将任务一股脑地推到基层医院头上,蜘蛛侠的大爷也说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无论何种政策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落水湿鞋在所难免,希望我们的医疗改革越来越好,我们的检验事业也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