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11-03
原创

当面对死亡:你会为患者推荐生前预嘱么?

让死亡变得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尊严,值得我们所有医护人员去追求、去实现。

2016 年医疗行业的大事件一波一波,青年魏泽西、徐小婷的离世,让「死亡」更多的闯进了大众的视野。而近日,一个关于医生如何面对死亡的话题,也在医护中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无论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关于死亡,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生命的结束,不仅是他本人、他家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今年 10 月初,在世界临终关怀和缓和医疗日当日,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举办了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中国 2016)艺术行动,试图让更多人知道:按照本人意愿,以尽量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什么是缓和医疗?

缓和医疗是一个新概念,但并非很多人所理解的「安乐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缓和医疗特别考虑人在「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魂」方面的需求,「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只是在人的生命末期,「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什么是生前预嘱?

在病人清醒时让他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对生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罗点点代表协会推出了生前预嘱的文本「我的五个愿望」。

1.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照顾;

2.我要或不要生命支持系统;

3.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4.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

5.我希望谁来帮助我。

这五个朴素的愿望,可以明确病人在濒临死亡时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和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让他们更加接近死亡本身。而作为医护工作者,在缓和医疗的帮助下,让更多的老人可以以最小的伤害和最大的尊严离开人世,也许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让死亡变得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尊严,值得我们所有医护人员去追求、去实现。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