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9-02
原创

换药有诀窍 记住「一二三四五」

可以说,每一名外科医生都是从换药成长起来的。恰当的换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不当的换药可能造成感染、创口不愈合等严重后果。关于换药,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自己独到的...

可以说,每一名外科医生都是从换药成长起来的。恰当的换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不当的换药可能造成感染、创口不愈合等严重后果。

关于换药,每个外科医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技巧。本文介绍的是丁香园站友 @axun_dxy 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快速记忆法。读完本文,换药的众多关键点定会牢记心中。不信?来看看。

一项基本原则

换药过程中需始终贯彻无菌原则,这是外科医生在各项操作中应牢记心中的第一原则。

两个终极目的

1. 消除不利因素

通过去除异物、清理坏死组织、封闭死腔、消毒创口等各种方式,去除一切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的不利因素。

2. 创造有利因素

通过合理使用消毒药品、适度调整包扎松紧、保证引流通畅等措施,为伤口快速生长、愈合创造有利环境。

三个换药指征

在下面这三种情况下,需要对手术后的伤口进行检查、换药。

1. 常规检查

手术后要常规检查创面,看是否存在感染、出血、开裂等异常情况。初次换药时间依具体科室、手术方式不同而不确定,一般在术后 24 ~ 48 h 时需检查手术切口情况。

2. 有变化时

伤口情况有变时,需要及时换药。变化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的如外敷料脱落,敷料被渗出液浸透,敷料被外来物污染;内部的如患者出现伤口剧烈疼痛、肿胀,肢体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肢体皮温改变等。

3. 诊治所需

有诊治需要时,应该予以换药。比如,依照原治疗计划,可能需要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或需要通过留置管向体内注射药物或采集标本。

四项注意要点

1. 顺势解除敷料

先用手去除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去除内层。如敷料与伤口粘连,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再予去除。去除方向与伤口纵轴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2. 有菌无菌分离

用镊子传递换药物品,两个镊子分别接触无菌和污染的敷料,不能混用,两个镊子不要相互触碰。

3. 注意消毒顺序

无菌手术切口换药,需避免酒精沿缝合口进入机体。缝合线处避免用力擦拭。无菌伤口消毒,需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染伤口则由外向内。

4. 敷料由厚到薄

术后前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需要比较湿润的环境,此时建议多用几层敷料,以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五种常用液体

1. 酒精 / 碘酒

酒精 / 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因其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在皮脂腺丰富的组织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则不建议用酒精。

面部、粘膜等处不建议用碘酒,因其有腐蚀作用,脱碘不彻底可使皮肤染色,且易发生过敏反应。

2. 碘伏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消毒效果还是不良反应(较少过敏反应)均优于碘酒。

但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对于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也不好,创面过大时不宜应用。

3. 生理盐水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不平整的创口,全面擦拭是不现实的,冲洗能够有效去除创面的污染物。

4. 高渗盐水

用在创面水肿较重的情况,高渗盐水能起到局部脱水作用。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在感染创口彻底清创后应用。

5. 高渗葡萄糖

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高渗葡萄糖对下列创口疗效显著:

  • 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效果差或无效者。

  • 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难愈合者。

  • 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

  • 褥疮。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使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