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03-02
原创

聚焦两会|住培专培 看看医界大咖都在「吐槽」啥?

用体面的收入养体面的阶层。

3 月 3 日,一年一度的两会将揭开序幕。作为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一直备受关注。而今年,除了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直热点的话题外,医学人才的培养即住培、专培政策的推行也成为热点。

「医学教育需要零误差。」

「医改的钱,最应该投入到人的身上;而不是盖大楼,买设备。」

「必需呼吁提升医生的待遇,不仅是住培医生待遇,还有我们普通医生的待遇。」

「培养一个医生的周期需要 10   年,而院长连任 2 任最多是 8 年;在现有科研成果主导的评价体系下,不如找些团队写 SCI 发文章收益大......」

这些声音,来自今日上午由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2016 年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医学人才培养座谈会」上,医界代表们的发言。

住培推行 2 年,专培试点刚刚推出不久。对于全国百万医生和医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培训期间的待遇和培训质量问题。头条君在后台收到的上千条消息中,有不少戳心窝的话:「从长远看,规范化是好的;并没有多少小伙伴吐槽政策本身,但我们真心希望能多点收入,有尊严地活着。」「我们不怕穷和累,我们怕的是一无所获。」

收获,尊严和待遇是中国医生的心结。

王辰:呼吁提高待遇 用体面的收入养体面的阶层

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指出——住培和专培医生的待遇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

「医生群体是精英教育,需要用体面的收入养一个体面的阶层;但现在的基地和院长,真正给足了么?医改的钱有不少投入到了盖房子,买大的生化仪;各家医院情况是不同的,但是给医生的钱是功德钱。住培和专培待遇上去了,医护工作者的待遇上去了,医务界整个才有希望。」

对于培训质量问题,王辰认为,医生面对着生命最复杂的现象,行业有特殊的要求和职业素养,不能医生短缺就扩大招生,应该坚持精英培训,这决定着被培训者的职业前景,也是病人的根本利益。

段涛:充分满足住培医生的需求

「要将中国实情和国际接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段涛院长说。他所在的医院,成立了住院医师委员会,进行医生的自我管理;也会由住院大夫商量课程表,邀请国外的专家授课;评出最受欢迎的带教老师。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投资 2500 万元,建立产科模拟试训中心;在招募标准化病人的诊疗过程中,设立临床问题和医患沟通等环节;由医生扮演不讲道理的病人和家属,「规培是个好事情,同时也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配套,来支撑整个培训体系的运行,得舍得花钱;我们产科很累,在这里,医生要是能学到东西,累也觉得值得。」

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中,若院长连任两任任期是 8 年,而培养一个医生的时间周期是 8- 10 年。段涛指出,目前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科研(SCI)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院长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

李小鹰:施行专培 建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今年 68 岁的李小鹰是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心内科主任,从医 40 多年。

「相信家里有老人的各位,几乎到了医院都会提出一个要求:「让主任看看吧。」这其实侧面反映了医疗质量和人才的问题,培训是必要的。现状是每个阶段不同,建国六十多年了,政策近几年才有,比如我就没有经历过专培。」

对于专培中,涉及到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李小鹰建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并举。

对于「已经在车上的人,」直接发车票,比如行业内经过认可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完成完成一定数量的手术;经过考核的过程,可以直接认证老年医学专科医生。对于已经在老年医学科工作 5 年以上的主治医生,经过短期培训,考核通过后获取专科资质;而有些在临床工作不到 5 年,也没有到专科的医生,需要经过培训。

对于专培政策后媒体上的声音,李小鹰称:「事是好的,但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调研数据在哪里,会涉及到哪些问题,哪些法律解决,都要在发文件时说清楚。」

更多两会详情,敬请关注丁香头条(dxytoutiao)两会特别报道。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