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人:抓住那道生的光芒
周曙俊,男,39 岁,中共党员,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循环学组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近年来,先后获「江苏省卫生系统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卫生应急技术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龙城工匠」、「常州市五一创新能手」、「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常州市卫生应急技能标兵」、「常州市技术能手」、「常州一院十佳青年医务工作者」、「常州一院十佳技术创新能手」、「常州一院患者信赖之星」等荣誉称号。
逆行远赴武汉,榜样如他
大年初四,周曙俊匆匆告别家人,带领常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 29 名队员逆行奔赴武汉,来到了疫情更严峻、更需要他的地方。
作为领队,他深知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到达武汉后,来不及休整,他就跟随院感和临床专家到医院实地查看、现场对接、排查隐患、培训考核,并全面担负起医疗、护理、院感和物资等方面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及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被队友们称为医疗队的「定海神针」。作为市临时党支部书记、省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他一心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他还时刻关注队员们的思想状态,及时给他们加油鼓劲,并充分发掘道德品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同志,作为党员发展对象。
作为省医疗队医疗组副组长,他的研究方向恰恰就是重症肺炎和 ARDS,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发表相关 SCI 论文 7 篇,主持 ARDS 相关科研立项 1 项,这使得他在临床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武汉,他帮助并指导当班医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积极抢救;他不顾个人安危,近距离接触患者,帮助患者留取咽拭子标本;他定期组织对该病区医务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ARDS 诊疗等相关知识培训,保障抢救设备的使用和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到了晚上队友休息的时候,他又继续通过视频会议,对病区疑难危重患者进行重点讨论,制定详尽的治疗方案……
凭着爱心、知识、智慧和勇气,周曙俊为患者解除一个个疾痛,让生命得以延续。可是他却忘却了穿上防护服从 70 多上升到 90 多的心跳,忘却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工作服和脱下防护装备后面颊上深深的压疮……他从未胆怯,也从未停下脚步!他从未胆怯,也从未停下脚步!他说:「我一名共产党员,在严峻的疫情面前责无旁贷!有了大家的平安才会有我小家的安康!」
抓住生的光亮,责任如他
「对重症医学科医生而言,每天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个细微环节都关乎生死,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最大程度挽救他们的生命。」这是周曙俊常挂在嘴边一句话。
多年的积淀,练就了他的一双火眼金睛。
2010 年 9 月,周曙俊接诊一名从外院转来的腹泻患者,当时他第一感觉就是霍乱,并上报领导及时采取了措施。第一时间的准确诊断,不仅为患者赢得生
机,也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疫情的发生。2011 年,他参与常州重症甲型 H1N1 患者抢救,创造了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死亡的佳绩。2014 年,他和常州一院重症医学团队又首次运用体外膜氧合 ECMO 这个终极武器成功抢救了一位流感「白肺」患者,并由此刷新常州乃至省内一系列领先纪录……
十七年如一日,无论寒暑、不分昼夜,只要患者需要,他都挺身而出,赤诚之心化作对患者无尽的关爱。「我只是不断地告诉自己,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因为,我能抓住那道『生』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