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位于增江河畔十里画廊的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迎来了开业一周年的庆典。
据了解,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是由广州市卫健委批准设立的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设计床位 1800 张,目前已完成一期 1、2 号楼建设、2 期宿舍、科研大楼以及商业配套建设,3 期十万平方米的国际医疗中心也已封顶,未来 4 期的养老板块也在顺利筹备中。
医院按现代化集团医院模式建立,设备先进,已配备 3.0MR、640 排 CT、PET、磁波刀、ECMO、自动发药机等,手术机器人、质子治疗项目已在建设中。目前为止,医院共有医护人员 1000 多人,医生团队硕博士率超过 50%,来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 30 余人。
作为一家仅 1 岁的年轻民营医院,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究竟凭借着什么,不仅能够在如今环境复杂、竞争激烈的国内医疗行业中生存,还能够顺利地高速发展?
带着这一问题,丁香园与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业务副院长朱佩璇进行了深入对话。
不屈服于短期的盈利需求,坚持打「长期牌」
朱佩璇副院长不仅拥有中山大学医学硕士的学位,同时也拿到了 Flinders 大学医院管理学硕士学位,且从事临床工作和医院管理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她看来,医疗工作是赋有道德感、使命感以及成就感的一项工作,不论公立还是民营,都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其中既包括让病人或客户满意,又包括为职工谋福利,并且要做好长期发展的规划。
据朱佩璇副院长介绍,目前中国的医疗体系是「政府监管-公立医院-事业编制-医保支付」为主体的。一方面,国家将医疗纳入基本民生保障范畴,公立医院以较低的定价和医保的支付决定了医疗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和补贴机制,这就大幅压缩了非公医疗服务的市场空间;同时,非公医疗机构没有公立医院的资源,比如优越的地理位置、百年品牌、政府背书的信任度,因此大多不能像公立医院一样「患者围着医院转」,套用商业说法,公立医院是卖方市场,而民营医院基本上是需方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朱佩璇副院长认为,「如果想做成能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医院、树立品牌,做成百年老店,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使医疗屈服于短期的盈利需求。」她指出,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拓创新、过硬的医疗品质与充分的人文精神等核心元素,坚持走长期发展的道路,凝聚广大临床工作者于「治病救人、为客户和员工创造福祉」的主基调上,通过高效管理满足中长期发展目标。
为此,「在个人层面,应尽一切努力获取、维护院内外医生、专家资源,以长期发展为重;在医院层面,应以开放性态度推进与公立医院、医生集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品牌、技术合作,追求共赢。」朱佩璇副院长补充道,「我始终认为,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资本布局医疗板块,不应该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单医院的盈利上。在未来的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中,医疗机构尤其集科、教、研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综合医院是核心资源,是整个生活服务模式下的核心之一,是未来科技、AI 数据化的重要基地,会在大健康产业中产生许多衍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