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21
原创

三水市民体检发现脑内「炸弹」,手术成功化险为夷

近日,50 岁的三水市民陈姐(化名)在健康体检中,意外发现了一颗颅内动脉瘤,这一突发情况立即引起了医生和家人的高度重视。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异常膨出,并非真的肿瘤,多见于 40 岁至 50 岁左右的人群,以女性居多。因为它们有极高的破裂风险,一旦破裂,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常被称为脑内「不定时炸弹」。

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等动作都是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脑动脉瘤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死亡率极高。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前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头痛或偶尔的不适。然而,一旦破裂,患者可能会经历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甚至癫痫发作等症状。

鉴于脑动脉瘤潜在的危险性,三水区人民医院医务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介入中心团队经充分 MDT 术前讨论,并与陈姐详细沟通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材料对比及结合其意愿,决定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治疗病患的颅内动脉瘤。

三水市民体检发现脑内「炸弹」,手术成功化险为夷

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陈姐经麻醉后,穿刺工作顺利开展。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上级医院教授指导下,在陈姐的股动脉处,通过一根导管成功将血流导向装置送到她的脑动脉瘤处。

三水市民体检发现脑内「炸弹」,手术成功化险为夷
手术前状况
三水市民体检发现脑内「炸弹」,手术成功化险为夷
手术后状况

「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置入后,可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促使内皮化修复,以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手术主刀医生介绍,紧密编制的支架网孔可引导血流的流动方向,使得流入动脉瘤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造成动脉瘤内的血流减缓,瘤内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瘤瘤颈处的内膜修复。术后一周左右时间,陈姐康复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三水区在颅内动脉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更为当地众多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提供了更为优质、前沿的诊疗手段。接下来,三水区人民医院将以「精心服务 精准治疗 精细管理」核心理念,持续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素,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