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7 日上午,「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5 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天佑医院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分会主办,上海天佑医院承办。会议选举了骨科微创专委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探讨了骨科微创领域研究进展,专家们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天佑医院蔡剑飞院长致欢迎辞。他介绍,骨科是天佑医院的特色学科,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已形成包括脊柱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关节外科及中医骨伤科等在内的完整亚专科体系,并成功开展多项骨科微创手术。
蔡院长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微创医学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天佑医院骨科团队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学科建设,力争在微创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在成立仪式上,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钟菊华副会长宣读《关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微创专委会领导班子和组成人员的决定》。毛宁方当选首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邵擎东、陈誉、劳立峰、倪海键、王树强等 16 人当选副主任委员;李小龙当选秘书长;罗贝尔、刘璇当选秘书;陈凯等 29 人当选常务委员;朱宗昊、李陵江、徐凌等 78 人当选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分会李明会长宣读《关于聘请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微创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的决定》。苏佳灿、王志伟、叶晓健、张秋林、郭龙当选名誉主任委员。
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和骨科分会领导为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秘书长、秘书、委员颁发证书。
首届主任委员毛宁方发表当选感言。他指出,微创技术是现代骨科的重要发展方向,骨科微创专委会的成立是顺应学科发展的关键举措。未来,在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领导下,专委会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立操作规范标准、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携手各成员单位共同促进上海社会办医骨科微创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骨科分会李明会长在讲话时表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需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适应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此次成立专委会的宗旨是为营造持续积极的学术氛围,促进先进诊疗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他期待骨科微创专委会能够建设成为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贡献力量。
协会钟菊华副会长向当选的专委会领导班子和成员表示祝贺。她说,微创医学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诊疗范围也从外科领域扩展到内科介入治疗等多个学科,成为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她希望骨科微创专委会秉承专业、创新、协作精神,在骨科领域深耕细作、勇攀高峰,为上海市社会办医骨科专业建设树立更高标杆。
医院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能够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从而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天佑医院蔡剑飞院长作《以体制和管理创新推动社会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介绍了天佑医院发展历程和改革创新实践经验,展示了天佑医院改革创新举措和成效。
国龙医院马楠楠以《人才培养战略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方式改革与人文修养双轮驱动》为主题,从医院管理、专家培养和个人发展三个层面,阐述了人才战略的创新实践。
本次年会汇聚了上海骨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骨科微创技术的最新成果与临床难点。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连小峰围绕《双通道内镜技术在颈椎疾病中的应用》,传授双通道内镜技术的操作要点、适应症选择以及临床疗效评估等内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王树强以《AUSS 在脊柱退变疾病中的应用》为主题,结合临床实践,分享了 AUSS 系统操作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余将明在《颈椎 UBE 技术在混合型颈椎病的应用与疗效观察》讲座中表示,颈椎 UBE 技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 ACDF 术式相似,有利于术后颈部疼痛的早期恢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倪海键在讲述《微创腰椎融合术的发展》时,分析了 MIS-ALIF 等九种微创腰椎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
在双通道内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劳立峰以《单轴内镜技术是否过时?》为题,对这一传统技术在当前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价值与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魏显招讲述了《UBE 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手术并发症和防治策略》,阐述 UBE 技术应用中常见的神经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并分享相关预防措施和术中处理技巧。
在《人工韧带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技术策略》讲座中,上海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李甲介绍该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康复方案,并分享临床典型病例的治疗效果。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骨科李娟在《老年人脊柱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中指出,老年脊柱疾病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等特点,而微创技术降低手术风险,特别适合高龄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陈晓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发展历史与热点问题》报告中,回顾了 HTO 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其在中早期膝骨关节炎保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骨科夏琰讲述《SuperPATH 技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与应用》时表示,该技术通过特殊肌间隙入路实现微创髋关节置换,尤其适合老年患者。然而,需严格把握适应症,通过 MDT 团队全面评估,并做好围手术期综合管理。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王德元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经验体会》专题讲座,介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相,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低的优点,术中可采用水介质和神经监测确保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波带来《UBE 靶点技术分享与探索》专题分享,讲述 UBE 靶点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安全性、节约手术时间、降低射线辐射等优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亓东铎在《UBE 与 AUSS 技术在腰椎微创手术通道设计与操作实践》专题报告中,系统比较了两种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以及在手术通道设计上的创新差异。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杨明园在《短棒技术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报告中指出,短棒技术采用伤椎上下各 1 椎体的短节段固定方式,结合伤椎置钉提升复位效率。
专委会主任委员毛宁方总结讲话时,感谢全体参会代表的支持与参与。他表示,此次学术交流为推动学科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期待未来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共同促动骨科学科的繁荣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