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02
原创

记忆中你的模样——应亚君

不知不觉,医院已经经历了风雨 70 载,我也和医院同行了 26 个春秋。在 70 周年院庆到来之际,医院希望我们写一写在这个医院发生的故事,我却迟迟没有提笔,因为觉得自己无从下笔。但当真正提起笔的那一刻,发现自己思绪如潮,曾经的你(老二院)是那样的清晰。记忆也被带回了那个夏天,带回了老二院。

1996 年 8 月的月底,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医院报到。那时没有轿车出行,从家到医院也没有公交车,我自己骑着自行车沿着新河的街拐来拐去,不记得拐了多少道弯,感觉到了路的尽头才看到了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身影。

走近医院,我对它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记得医院门前的路很窄,大门也很小,门前及两旁摆满了小摊。摊主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他们用玩具及零食来招揽儿科小患者的生意。门口附近还停了很多的黄包车,一有患者出来他们就蜂拥而上争抢生意。在现在看来就是脏乱差,但在那个年代,我对于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丝嫌弃,反倒觉得很是热闹、有人气。

顺着道路往里走,医院门口右手边有一个朝西开的排窗,在后来上班的日子里知道这是中药房的一个门店,每每碰到赶集或农忙时节,排窗下摆满了补药,方便赶集的农民抓几副补药补补,这样农忙才不会累。

靠近大门的是医院的门诊大楼,有三层,穿过门诊左手边是放射科,右手边是急诊科跟注射室,地方都很小,患者很多。往前大约 20 米,是一幢同是三层楼的行政办公楼。穿过一层走廊,楼的北面有一个小广场,左手边是一幢只有一层楼的传染病房,这也是医院里最破旧的楼,在那个年代还是会有传染病患者在这里离世,加上这里的光线偏暗,每次经过时总会感觉阴森森的。

站在广场上,抬头就能看到 100 米开外医院 5 层的住院大楼,这也是当时最新的一幢楼。记忆里一楼是骨伤科、二楼是妇产科、三楼是内科、四楼是外科、五楼是手术室,大楼里有一部电梯,好像经常会故障,患者都是用担架抬着上去的。对比现在的医疗环境,可以想象当时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有多么的不容易。

记忆中你的模样——应亚君
被居民楼环绕的老院区

扯远了,还是带你们去我工作的地方看看吧。病理科在门诊二楼的最西边,邻居是中药房。那时病理科没有电话机,碰到临床要问病理结果时,「中国好邻居」中药房的同事就是我们的接线员。对面有妇产科、中医科,还有占地最多的检验科。

第一天报到时,是办公室的卓老师送我到的病理科。那时的病理科只有应香岚医生一个人,看到她时她正在房间里切片。当时的我心里很是委屈,本来以为自己检验专业的会去检验科报到,但在那个年代我们好像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跟辞职的勇气。从此我与病理结缘,病理科也开启了很长一段时间两个人的历史。其实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后来的二十几年工作也见证了这一份情缘。

记忆中你的模样——应亚君

现在经常听到同事们抱怨、嫌弃现在院区破旧,跟别家医院没法比!那是你们真没见过老医院的简陋:没有大理石地板,没有乳胶漆的墙壁,有的只是到处黑乎乎的 发霉 痕迹,抬头就能看到随时都要掉下来的蜘蛛网...... 记忆很深的是当时二楼的病理科地上竟然铺了一张塑料地毯,这个在当时整个门诊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一种时尚。

那时病理科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在二楼,一间在三楼。

二楼的房间大概有十二平方左右,进门右边放了一个冰箱,左边有一个很高的柜子,那是我们的切片柜。柜子对面是一排台子,上面放着切片机、摊片机,台子旁边还有一个放资料的木柜。除此之外就是靠窗的一张拼起来的办公桌,上面放了一个显微镜。是的,切片室、诊断室也是档案室。

因为办公楼的外面紧挨着老旧的居民楼,所以这里的老鼠、蟑螂很多,办公桌的抽屉里经常都是老鼠屎跟老鼠尿,非常恶心。但我们好像从来没向医院提要求,因为知道就算提了也没用,当时就那样的条件。我们基本每天上班都要清理一下,尽量保持整洁干净。

医院的各个办公室都只配置了一个吊扇,所以一到夏天,办公室里跟蒸笼一样,连吹来的风都是热烘烘的。病理科的位置靠西边,还有一扇窗,太阳西晒温度太高而没法切片,所以医院「照顾」我们,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一旧的台窗式的空调,会发出嘟嘟噪音的那种。但因为它能带来清凉,所以我们对它的「呱噪」也选择了无视。

三楼的办公室就没有这么「精致」了,发霉发的更厉害,头顶就是瓦片,蜘蛛网更是挂的到处都是。每当在这个房间干活,我就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不小心被这些掉下来的东西砸到了。

门口左手边摆着一张老旧的办公桌,上面放着标签,用来取材记录,旁边还有一个包埋台。说是包埋台,其实包埋机跟冷冻台都没有,都是直接拿烤箱里的蜡罐直接倒的。一到冬天,蜡就会很快凝固,给包埋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麻烦。

右手边有一台国产的吊篮式脱水机,这也是经常给我们惹祸的机器,它经常会在半夜脱水的时候乱转,导致我们第二天很崩溃地又要返工。右边靠墙还有一台烤箱,靠北面窗户的台子上摆满了染色脱水用的瓶瓶罐罐。最右边的墙角有一个瓷砖贴起来的小水槽,里面的狭小空间就是取材的地方。没有任何的照明,没有排风系统,现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议的。

记忆中你的模样——应亚君
早年的登记簿

那时还常碰到一个人取材,没人帮忙记录。每每遇到标本多一点的时候,脑子里实在记不住,就会去找检验科、中药房的同事来帮忙,那时的同学、同事的友情就是这么铁,真的很感谢。

三楼是集取材室、脱水室、染色室为一体的工作室,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二楼切好的片子,要送到三楼烤片、染色。那时我每天都会奔波在二楼和三楼之间,一时间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忙碌的身影。

除了环境简陋,设备也落后。那时的切片机没有现在的好,一台国产的不记得什么品牌了。切片刀也没有一次性的,就跟家里的菜刀一样,反复使用,蜡块从左到右切一边就不能切了,需要把刀磨一磨才可以继续切。因为切片刀不好,所以切片要捞很多张,再在显微镜下挑几张好一点的存起来。每每跟现在的同事提起这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是啊!他们连老的切片刀都没见过,他们又怎么会理解!现在一次性的刀片用了就扔,又方便质量又好。前几天翻箱倒柜地想找出以前的切片刀给他们看看,但因为科室经过多次搬迁,很遗憾没有找到,心里还有一点小失落。

记忆中你的模样——应亚君

以前,一年的切片量大概五六百例,我们既是技术员也是诊断医生,还要充当文秘、工友的角色。因为没有电脑,我们要拿着每个病人的送检单及记账本到行政楼一楼入院办理处记账,我们所有的报告要手抄、登记,写好的报告单还要亲自送到病房的每个楼层。所以那时很快就认识了两百多个同事中的大部分人,不像现在,八百多个同事还有很多都是互相不认识的。

老医院的环境及各项条件虽然都很差,但能吃苦的二院人都很努力,大家聚一起会聊未来、会聊对这个医院的期望。终于在 2000 年我们搬进了现在的大楼,在那时看来是如此的豪华跟奢侈!宾馆式的门诊大厅,干净整洁的医疗环境,外面的广场上还有大水池和景观瀑布,一切都焕然一新。

我们有了中央空调,有了明亮的办公室,病理科不再只有两个房间,慢慢地我们也不再只有两个人。从原来只能开展常规病理切片到后来的冰冻切片、细针穿刺、免疫组化到现在的分子检测;从国产的切片机到进口的切片机、从吊篮脱水机到全真空的抽吸脱水机;还有一次性刀片,再也不用自己磨刀霍霍了。现在我们还拥有了全自动染封一体机;全院联网的信息系统让科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站,放在以前这些估计想都不敢想。

这些年台肿一直在经历蜕变,从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台州市南方肿瘤医院、台州市肿瘤医院,到现在的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现在我们的二期也即将动工,我自己也从一名检验士成长为了一名副主任技师,担任了病理科的副主任。我见证了医院变迁的同时也同医院的病理科共成长。但不管时光如何改变,台肿的旧模样已经刻在了记忆的最深处,那段岁月也最让人不能忘怀。

以前的二院人,现在的台肿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更高的技术服务于周边的老百姓。相信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相信医院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

应亚君,病理科副主任、副主任技师、执业医师,从事细胞学诊断,从 1996 至今一直在我院病理科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