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1-06
原创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访北医三院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潘维伟

最近,一名胎龄 27 周+6 天、出生体重 1450 克的「超早产儿」,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以及产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的全力协作下,历经 43 天艰难闯关,体重增至 2460 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这是延安市中医医院所救治的最小极早产儿,标志着该院新生儿病区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延安市中医医院新生儿治疗究竟经历怎样的变化,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延安市中医医院,探访屡创奇迹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驻延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儿科主任潘维伟和他的儿科团队。

技术突破:

「过三关」超早产儿不断被成功救治

2024 年 7 月 2 日,一位怀孕只有 27 周+6 天的产妇因胎盘早剥,急需陪产。新生儿病区医生立即组建复苏团队,火速赶往产房,在宝宝出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并通过转运暖箱和 T-组合复苏器将宝宝安全转到新生儿病房。

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这样一个超早产儿,他的早期生命之旅注定充满艰难险阻。虽然该院新生儿病区救治早产儿经验丰富,但是面对这脆弱的生命,医护人员格外小心。

在潘维伟主任的带领下,新生儿医护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超早产儿要存活下来并能健康成长,必须过三大关卡:

首先是「呼吸关」。 由于宝宝肺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了呼吸困难。新生儿团队立即对症施策,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使用 LISA 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宝宝的呼吸困难逐渐减轻,逐渐过渡到完全自主呼吸并脱离氧气。

其次是「感染关」。 早产宝宝免疫系统脆弱,容易合并全身性的感染。入院后检查的感染指标非常高,且母亲胎盘病理为Ⅰ期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伴脓肿形成。新生儿团队根据患儿病情,进行了多次讨论,积极开展抗感染治疗,最终宝宝转危为安。

第三是「喂养关」。 因为超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宝宝吞咽能力非常弱、不会吮吸。为此,新生儿团队制定了精细化的营养管理方案,在 PICC 置管静脉营养的同时,从 1 毫升母乳微量喂养开始,辅以母乳初乳涂口腔、管饲喂养等,促进宝宝胃肠道发育,最终成功过渡到经口喂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呵护,度过了一道道「坎」,顺利闯过「三关」。宝宝体重逐渐增长,各系统逐渐发育。宝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到病房进行「袋鼠式」母婴护理,学习早产儿喂养及护理技巧,经过整整 43 天的精心治疗和养护,宝宝体重增长到 2460 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出院。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访北医三院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潘维伟

虽然小家伙出院了,但潘维伟主任和医护人员一直关注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时常回访指导,帮助患儿健康成长。为此,潘维伟主任还给后期的随诊养护提供了「儿保特色门诊」,提供中医推拿按摩诊疗服务,使超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

潘维伟主任说,「超早产儿」很容易出现听力、视力损伤和运动发育落后。出院后,宝宝要在眼科完善相关筛查,并且定期在儿童保健门诊随诊,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指导等,目前,宝宝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良好。

按照传统的观念,「超早产儿」是胎龄小于 28 周的早产儿,全身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虽有存活可能,但并发症多且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养育过程非常艰难,所以好多家庭并没有信心。所以,我们将超早产儿救治目标定为提高存活率,降低严重疾病发生率,这需要全程精细化管理,从宫内稳定、复苏管理、产后转运及进一步救治……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此次患儿的成功救治,刷新了医院新生儿病区最小胎龄早产儿成功救治的历史记录,标志着该院新生儿病区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规范治疗:

奠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前边的例子可以看出,早产儿的成功救治绝非仅靠一两个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就能实现的,它涉及妇产科、新生儿科以及相关辅助科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对于刚到延安两年多的潘维伟来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访北医三院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潘维伟

在救治早产儿方面,技术保障至关重要。面对早产儿的各种危重情况,科室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例如,面对新生儿气胸的紧急抢救,开展了新生儿胸腔壁式引流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采用 LISA 法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了常规气管插管对患儿气道的损伤;对于新生儿肺出血,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高频震荡通气进行治疗。面对新生儿重度窒息、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开展亚低温治疗技术,使患儿体温下降到 34~35 摄氏度之间并持续 72 小时,减少脑细胞的死亡,降低脑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这项技术在延安地区开展最早。

潘维伟说,救治早产儿的关键在于规范化治疗。科室根据循证医学,建立了新生儿规范治疗流程,涵盖了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胆汁淤积等。为提高整体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新生儿科、产科和麻醉手术科等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整个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救治率,目前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对普通儿科病房也引进了新技术。如用支气管镜灌洗技术治疗重症肺炎和肺不张,近年来还开展了性早熟、矮小症、儿童哮喘等专业门诊。在儿童中医发展方面,儿科申请到国家高质量发展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设医院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加强专科专病特色优势建设和中医儿科临床中医药诊治优势病种的科研研究;二是建立中西医结合新生儿病房,开展中药洗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新技术;三是建设儿童中医特色诊疗门诊,开展建立儿童肺系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门诊、小儿推拿中医特色诊疗门诊、儿童视力保健中医防控门诊、儿童脊柱健康保健中医药干预门诊,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至延安各县区。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访北医三院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潘维伟

教学方面,成立妇儿五官科教研室,明确带教老师职责,形成带教制度,坚持每周为实习生小讲课,加强对年轻医生带教能力的培养,医院教学比赛中,儿科年年取得好成绩。同时,这几年还获得全国中医少儿推拿技能竞赛第二名、延安市市儿科病例比赛第一名,延安妇幼窒息复苏比赛集体三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科室每年完成论文 5~6 篇,已申请 6 项院内种子基金和 1 项市科研基金,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 项,2023 年获得陕西省「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三等奖,实现了科研水平零的突破。

倾心培养:

确保与北医三院技术同质化发展

潘维伟表示,他来到延安已经两年半多,担任儿科主任和院长助理。在这段时间里,他得到了全面锻炼,不仅提升了中西学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能力,还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领导力和决断力。

目前,儿科有 49 个医护人员,儿科病房和新生儿病房总共有 52 张床。通过努力,科室对儿童疾病的诊治基本达到与北医三院同质化水平。儿科相对来说是弱势科室,风险高,医患矛盾突出。然而,这几年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却发展得比较好,这一切都得益于医院对儿科发展的大力支持。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养,科室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医护人员去北医三院学习。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科室特别重视人员培养,一是注重平时的传帮带,每天对患儿进行查房,查看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每周安排一次讲课大查房,提升业务水平,二是提高科室人员的科研水平,指导个人撰写论文,阅读文献,加强科研,多出成果。三是全面提升科室诊治能力,目前科室已经拥有长途新生儿转运能力。儿科医护人才梯队合理,争取把先进技术留在延安,这是驻延专家援助的目标。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访北医三院专家、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潘维伟

据了解,潘维伟是独生子,但每当国家需要他时,他都义无反顾。在 2020 年新冠疫情时期,他参加国家援鄂医疗队,担任医疗救治组第五组长,在武汉同济医院新冠危重病房奋战两个半月;2017 年参加国家昌都医疗队,在西藏昌都地区医疗服务 1 个多月。为了延安,他更是勇毅前行,辛勤付出。潘维伟说,他的父母在北京,爱人也是儿科医生,孩子上初中,目前基本一个月回去一次,确实顾不了家庭。但他对延安很有感情,他的外祖父是革命老区的抗日干部,爷爷是烈士,在抗洪救灾时壮烈牺牲,这份红色情结一直激励着他,所以无论做什么,他都要全力以赴,特别是在延安工作,他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